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6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20篇 |
劳动科学 | 29篇 |
民族学 | 10篇 |
人才学 | 13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461篇 |
理论方法论 | 91篇 |
综合类 | 973篇 |
社会学 | 74篇 |
统计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111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125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117篇 |
2007年 | 130篇 |
2006年 | 94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人格权禁令可以在侵害发生或即将发生前为当事人的人格权保护及时提供更积极的制度方案,从制度定位上并不同于现行法中的诉前行为保全。《民法典》997条所设定的要件决定了人格权侵害禁令既不是纯粹的实体法规范,也不是单纯的程序法规定,而是实体与程序交叉的请求内容。中国诉前行为保全的程序理念主要参照英美禁令制度,并不具有程序独立性。就独立性而言,中国人格权禁令程序更贴近德日的保全程序。人格权侵害禁令程序中,迅速保护受害人的程序价值优先于适正公平。禁令程序的迅速性程度取决于人格权侵害案件的紧急性。人格权禁令更强调职权主义,并在程序保障上弱于普通程序。不仅应明确禁令程序的特性,更应探讨研究具体的程序设置与对接协调,从而在确保实现禁令快速保护目的前提下兼顾被申请人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112.
彭中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3):169-180
在现行司法实践中,我国对生态环境损害之救济采取的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并行的"双轨制"模式.通过分析典型案件可以发现,现行立法未能为化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之间的制度"碰撞"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南,导致"两诉"之间时常会陷入管辖冲突与衔接困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模糊属性以及相关立法规定的缺失,是导致"两诉"衔接陷入困境之根由.为此,应当在准确识别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性质之前提下,通过立法对"两诉"之间的顺位规则、索赔主体机制等核心规范予以明确.具体而言,未来我国应当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优于环境公益诉讼的顺位规则,并建立"行政机关—环保组织—检察机关"三位一体且逐层递进的索赔主体结构,最大程度发挥"两诉"之制度合力. 相似文献
113.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间存在高度相似性,其实质上是一种竞合冲突。本文拟从基础理论和法律性质两个层面辨析两诉异同,分析两诉在诉讼主体、诉讼客体和法律后果等方面的竞合表现,在此竞合关系下,二者的衔接适用易产生一案两诉浪费司法资源和衔接程序不当、威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存留等问题。以类型化思维处理两诉关系是当前二者衔接适用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规避现有制度弊端的基础上,考虑将两诉进行适当调整后仍保持独立,发挥各自制度的优势以达到救济目的;待制度发展成熟后可通过协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进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来厘清两诉的分工和衔接,以更好完善衔接路径,发挥制度合力,共同救济环境损害。而从根本上解决两诉衔接的制度问题,需要在民法生态化背景下,结合环境法与生态化民法典,发展系统化、整体化的法律救济制度,以回应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4.
支琼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106-109
与其他诉讼方式相比较,代表人诉讼以其突出的优点更能有效地解决涉案人数众多的证券民事赔偿案件。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所特有的公告、登记程序以及判决的间接扩张力,使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功能,因此不应将其排除在证券民事赔偿的诉讼方式之外。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代表人诉讼,应该扩大代表人诉讼的适用范围和诉讼代表人的权限,加强律师和法官在诉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5.
本文结合具体法条,对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文本中存在的语言使用不当问题,从语言表述、语言风格和语法问题等角度做一些初步探讨并提出修改建议,呼吁立法者对此关注。 相似文献
116.
民事审前程序作为诉讼进入审理阶段前的重要程序,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以美国为例,其审前程序的健全促进了审判效率的提高和审前和解的大量实现。但是我国审前准备的建设却还处于萌芽价段,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从美国的审前程序中汲取合理养分,对我国审前程序的建立和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7.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民事诉讼和新类型诉讼案件数量的增多,原有的诉讼制度已无法有效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案多人少、效率低下的诉讼困境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对民事速裁制度的法理基础进行探究,期望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8.
藏族习惯法赔偿规范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是个古老本而又神秘的民族,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影响下,民族本身的习惯法事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的,本文用案例的方式介绍了藏族习惯法赔偿制度的特征,是更多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这个民族。 相似文献
119.
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维权作为私法主体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手段对正常的交易秩序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其往往是以一定的财产利益作为维权目标,因而容易与诈勒索罪的行为混淆,前不久的黄静维权案更是让民众对这二者的界限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笔者认为区分二者的关键,一是主张的目的是否正当;二是看手段是否正当。只有严格把握这两个条件才能将正当的民事行为与犯罪行为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20.
工伤保险与侵权法竞合的理论与立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伤社会保险与民事侵权在工伤事故领域存在着法律竞合,各国或地区解决此问题的理论与制度主要有替代模式、选择模式、兼得模式、补充模式等四种.工伤事故侵害了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其造成的损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可以用金钱计算的损失,另.一部分是不可以用金钱计算的损失.在处理工伤保险与用人单位民事侵权法律竞合问题时,我国立法应当确立原则上的替代模式、例外的部分兼得模式.在处理工伤保险与第三人民事侵权法律竟合问题时,我国立法应当确立部分兼得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