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11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18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1126篇
社会学   111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赵晶 《城市》2012,(4):53-56
城市改造在西方被称为"城市更新",合理的改造往往可以给城市带来重生,调整、改善城市旧城区的功能可以提升或再造城市的功能、活力和环境品质,使城市更具魅力.然而在城市改造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制约着城市改造.在客观方面,主要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制度、城市人口规模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在主观方面,则受对城市改造认识程度、城市改造方法以及城市管理是否得当等因素的影响.客观方面的因素难以改变,但主观因素的良好运用却可以发挥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西周初年的大和会是社火源头.和(龢)祭是祈求庄稼丰收的祭祀活动,以禽为主要祭祀用具.禽是棍棒与乐器在原始巫术舞蹈中交合作用的产物,以后发展成为汉族社火及其他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花捧子.和蔡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内洒被不断丰富,以求达到万物兴盛、人民安康、郑国和顺、天人和谐的目的,并融合其他舞蹈形式发展成为社火.  相似文献   
103.
正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传统。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两晋、南北朝时期,客来敬茶已经成为当时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唐宋以来,以茶待客更是成为一种日常礼节。至今,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等区域甚至还有"敬奶茶"的习俗。因为追求"数字"和"速度",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生活乐趣却是渐行渐远。若想获得快乐的源泉,可尝试放慢节奏,学会  相似文献   
104.
周口复坟事件反映出政府决策与民俗之间的冲突。在这次事件中,当地政府以经济发展为着眼点,出台政策。而民众由于风俗习惯,心结未解。决策遇上民俗,两者发生冲突,只有妥善处理,通过协商,寻求解决之道,而不是相处折腾,将责任相互推诿。如此才能保证政府与民众双赢。  相似文献   
105.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251-256
江西广昌"孟戏"是一部有500年传承历史的祭祀形式的地方戏曲,该戏以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为题材,融合三元将军蒙恬、王翦、白起于战乱之中拯救逃难母子为民赐福的神话传说,以"戏神"的角色出现。每年正月进行一次"圣演",举行全村祭祀神灵的大型巡游及请神送神等一套仪式活动,将三元将军供为神灵,进行英雄崇拜。演出之前村民还要敬神祈福,期盼来年万事顺意。孟戏是以对三元将军的英雄崇拜、并在此民间礼俗背景下而长期存在的一种与民间宗教信仰相互依存的宗族戏,其宗教信仰与家庭教育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也是该区域民众民俗文化生活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06.
庙会民俗传承形态是庙会民俗表现形式及其功利性目标在传承过程中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庙会民俗事象及其内涵和功能的变化。仔细辨识、分析庙会民俗事象的变化,发现庙会民俗的传承形态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庙会民俗事象的"消失"、"消长"、"更替"和"泛化"等。对庙会民俗传承形态的的探讨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知、理解和把握庙会民俗的传承规律及庙会民俗的历史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针对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决定通过教育、宣传的方式,借助商业、旅游的手段,创建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的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体系。将当代的民俗体育文化与现代发展理念相结合,期望能为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08.
钟慧莹 《职业》2016,(14):152-153
中华美俗源远流长,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永恒魅力,并影响着包括高职生在内的现代人的交往方式。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升未来将成为职业人的高职生的交际魅力成为近年来相关院校职业素质课题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柑橘春节民俗展现的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与互相扶持的和谐交往方式为例,探讨借助中华美俗培育高职生交际魅力的路径,并提出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9.
正打溜子在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水流域土家族聚居的永顺、龙山、保靖一带。它历史悠久,曲牌繁多,表现丰富,演奏独特。打溜子被土家人叫为"打家伙",被广泛地用于土家人节日喜庆、婚嫁迎娶、新居落成、舍巴摆手等民俗活动及场合,是土家族地区流传的民族传统打击乐合奏形式。全套溜子由小锣、头钹、二钹、大锣等四件打击乐组成,有些曲牌还加唢呐、板鼓伴奏。土家族打溜子的演奏,是各种乐器配合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0.
网络民俗作为信息化时代新兴的民俗文化,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网络拜祭、在线祈福、网上占卜;其显著特征显示为:网络民俗的主体构成以都市居民为主,传播时效的优势是传播速度异常快、覆盖区域特别广,参与方式便捷、简单、环保,民俗内容具有共通性;其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调适、传承、环保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