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21篇
丛书文集   276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339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清末民初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历史性变革时期,本文对这一时期哈密人衣食住行进行描述,分析这一地区不同民族间文化的影响与融合以及特殊地理位置构成哈密人生活面貌的别样性。  相似文献   
102.
10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我国教育史上是一个令人瞩目的转变时期,留日学生和大量的日文书籍翻译对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和社会变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正如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中所说"日本维新以后以翻译西书为汲汲今其国人与泰西各种学问皆贯串有得,颇得力于译出和文之书"。以译书为视点,考察留日学生对晚清时期日书中译概况。数以万计的留日学生回国后,成为近代中国学习日本和西方先进文明的重要媒介,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教育向着近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4.
新政时期,清政府吸收国外主流处理军政关系的立法经验,在各项立法时对军人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集会和结社等政治权利进行限制.民国初年,政府沿袭这一思路,也对军人的这些政治权利进行限制.总体上说,这一时期限制军人政治权利的立法,在实体法和审判程序上都还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5.
清末民初燕赵社会风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燕赵地区的社会风尚发生了诸多变化,几乎遍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变化虽然较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但变化的速度快,发展不平衡,并逐渐成为我国北方社会风尚变革的先行地和辐射源,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社会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6.
程二奇 《东方论坛》2010,(6):123-124
晚清以降,一向被视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令发此感慨者所不能逆料的是,此变局直至民国都不曾谢幕,以至演为常态。近代中国就在"变"与"不变"的缠绕交织中,颠簸行走了百数十年。其间,作为中国传统学术核心内容的理学与经学,在纷繁复杂的场景中,以怎样的姿态因应着变幻莫测的世界?张昭军教授新著《晚清民初的理学与经学》(以下简称《理学与经学》)一书,便致力于解答这些问题,并尝试为我们描绘一幅学术格局变动的新图景来。  相似文献   
107.
李劼人在不同时期谈起文学,多例举清末民初文学的例子.他在晚清报馆的文学历练,符合清末民初以报人为主体的中国第一代专业小说家应运而生的现实情形,这表明了一种并非是在中国新文学内部发生的,而更多是与清末民初文学实践的关联.并且,由这一关联及其延续带来的李劼人作品面貌的整体取向与底色,使其在地域历史的文学书写上,有着异乎寻常的宽广性与人文性,最终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种个性与边缘的文学选择.  相似文献   
108.
清末民初之国粹思潮是近代中国政治合法性重建中的一种重要政治知识话语。它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及其特殊表达方式,深刻地说明了近代中国政治合法性重建过程中“应然”面相与“实然”样态的巨大差异与其间知识话语转向密切相关。然此历史镜像,过往有关清末民初之国粹思潮的研究中无论是正面肯定亦或负面否定却都未对此加以注目。  相似文献   
109.
《壬子癸丑学制》是辛亥革命胜利后符合民主共和政体需要的第一部现代学制。在孙中山、蔡元培民主革命及自由平等思想的引导下,对清末《癸卯学制》在历史延续基础上加以彻底改革,反映了工商业经济和资本贸易市场对教育调适及人才素质能力的新要求,对中国现代学制变革及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丁健 《殷都学刊》2013,34(3):37-41
探研民初政治,袁世凯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历史人物,他对共和的认知和态度,直接影响到其治国理念和治国模式.袁世凯因共和认知十分肤浅,所以对政党政治漠不关心;因缺乏民主意识,所以对国会意见并不尊重;因过分信奉权力,所以一步一步脱离共和的羁绊,不断集权,乃至帝制自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完全否定袁世凯的一生,其之所以如此,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袁世凯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施政讲究实际效果;其次,他关注的不是制度本身的优劣,而是制度能否在民初行得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