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2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76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周代进 《社区》2009,(20):37-37
离开故乡已有25个年头.可故乡的黄梅戏却是“月亮走,我也走”,一直盘旋在我的心头,牵动着思乡的心绪。我的故乡在桐城县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紧挨着严凤英的家乡,算得上是黄梅戏的源头,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充满着黄梅戏的节拍和韵律,3岁的小孩唱一段黄梅戏,是司空见惯的事。自发苍苍的老人,更是黄梅戏的高手,不仅能唱.还能作出相当难度的表演,并能讲出“男花腔”、“女平词”以及如何走好台步等戏曲理论。  相似文献   
122.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 ,戏曲起源于游戏。然而 ,对戏曲中游戏的性质、游戏与娱乐之间的关系 ,一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游戏是人的本质之一 ,人游戏是为了娱乐。戏曲是从上古“戏礼”中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审美游戏形式。在戏曲中 ,游戏与娱乐共在 ,游戏为“戏之事” ,娱乐为“戏之意”。娱乐既是戏曲的功能 ,又是戏曲的目的 ,因而 ,“戏乐”是戏曲的本质。戏曲要摆脱当代所面临的困境 ,根本的出路是在学理上真正认识戏曲的“戏乐”本质 ,重新摆正其大众性的俗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123.
学界一般认为高丽末李穑写的《驱傩行》一诗的后半部描述的是百姓,而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其实不然,它实际是以神道为中心的假面戏,是一种高丽傩戏,并深受中国唐宋宫廷傩礼和西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4.
音乐史上的雅俗之变与汉代的乐府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的乐府艺术是一个以娱乐为基本功能的俗乐艺术系统。从音乐史角度来看,汉乐府是战国至秦汉雅乐衰微、俗乐逐渐发展的产物。本文尽量联系音乐史的发展规律,从音乐的娱乐本质着眼来研究从周乐到汉乐的雅俗变化问题。文章主要分三部分一、周乐完成体系后俗乐的继续发展造成战国音乐的雅俗冲突;二、雅乐在汉代衰微的音乐本身的原因,汉代祭祀、典礼之乐的雅俗性质问题,雅乐在汉代的保留情况;三、汉乐府俗乐艺术的构成及其综合性娱乐艺术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5.
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不仅具有以雄壮美、造 型美、意境美、流动美、朴拙美为个性的砂岩峰林 景观美,而且,由于武陵源地处高山峡谷,地理位 置偏僻,交通极为不便,千百年来“养在深闺人未 识”,长期聚居于此的土著人土家族人保持着独特 而美丽的民俗文化。这种民俗文化美主要表现在 服饰工艺美、饮食居住美、婚姻习俗美、传统节日 美和歌舞戏曲美等五个方面。 一、服饰工艺美 在“改土归流”(公元1727—1735年)以前,土 家族男女均穿斓花衣和八幅罗裙,头裹布巾。清代乾隆《永顺府志》载:“土民散处山谷间,男女短 衣跣足,以…  相似文献   
126.
“元小说”的叙事手段及其操作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小说”是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对小说艺术进行自我反思的结果,它常常以“露迹”、“戏拟”、“拼贴”等手段来颠覆小说艺术原有的模式和规范,并进而消解这些模式和规范背后的意识形态权威。由于这种反中心、反权威、反制度化的解构倾向契合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境,使得“元小说”这种由来已久的艺术形式受到了众多作家的重视与青睐。  相似文献   
127.
洪山戏是流传于皖东来安、天长,以及江苏扬州、六合等地的地方戏曲剧种,脱胎于明末清初的傩,因而具有鲜明的仪式性、祭祀性特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其加以改造,使其一跃成为“抗战戏剧”,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抗日宣传和群众性文艺普及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文章对淮南大众剧团的洪山戏演出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剧团在演剧活动中呈现出演职体系规范化、舞美式样成熟化、宣传手段多样化以及管理制度系统化等特点,洪山戏也逐步从“香火戏”发展成为“红色戏剧”。淮南大众剧团在演出模式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戏曲改革工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8.
“不开宗派不为师”,是钱钟书和马一浮两位学术大师共同的学术态度,虽然具体缘由不尽相同,但都植根于中国古代“为己之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9.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我国的信息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电子设备的出现却约束了传统即墨柳腔的发展。在当前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即墨柳腔的内容与发展优势在逐渐减弱,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戏曲内容逐渐淡忘。所以,为了能够保障即墨柳腔在当今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内容,工作人员也要对其发展情况进行改进,运用当今时代的方法来加快即墨柳腔的传承与发展效率,从而让传统即墨柳腔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即墨柳腔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0.
星子西河戏俗称大戏、星子戏,学名弹腔,是江西六大古老剧种之一,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Ⅳ—145),是江西地方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运用“口述史”和“田野调查”的方法,在记录星子西河戏传承人及其相关者口述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梳理星子西河戏的历史轨迹、演出剧目等,旨在更好地为传承和弘扬星子西河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