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83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08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24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611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51.
在戊戌变法之前,康有为的政治主张自"君民共主"转变为"君主立宪",其所持的"孔子制宪说"可为此转变提供解释。康有为的"孔子制宪说"源于其突破传统公羊学后形成的新的"孔子改制说",强调了孔子立制的根本性法规范地位。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在于其为实现"君民共主"主张,于1895年提出的"议郎制"改革设想受挫。面对挫折,康有为继续坚持其"议郎制"的立论基础——"孔子改制"思想,又复受近代宪法理念激发,最终融铸传统"宪法"思想和"孔子改制"思想形成"孔子制宪说",以强化孔子的政治权威地位,突出孔子立法对君主的规范作用。"孔子制宪说"建立起了"君民共主制"与"君主立宪制"间的逻辑联系。"君主立宪"思想经康有为提出后在清末广为传播,成为清末政治改革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952.
现有关于徽州棚民的研究大多注意到棚民垦殖玉米对当地生态的破坏以及地方社会的禁止性措施,但难见对清代徽州玉米经济实态的系统考察,对文书资料利用也很少。资料显示,在清代徽州农村社会,玉米种植并没有做到令行禁止,玉米实物租大量出现,反映出民众对玉米这一粮食种类的认可。清代徽州玉米垦殖收益的分配方式颇为多样,一些山主通过出租山场可获得大量玉米实物收益。此外,清代徽州地区玉米种植虽然对山地生态有所破坏,但也有促进林木种植的一面,这在以往研究中未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953.
"人杰宣传"派——英模报告文学是遭受非议最多,甚至影响对报告文学整体评价的流派之一。实际上,一切文学都是宣传,文学不能脱离政治和缺少歌颂,问题是为什么样的政治和怎样为政治进行"宣传",歌颂什么和怎样歌颂;英模报告文学同样有干预现实的功能,只不过不是从反面进行否定、抨击,而是侧重从正面进行肯定、提倡和引导。它的"政治"、"宣传"有主动迎合与独立思考之别,在官方意志(主流意识)与民间立场、主体倾向与艺术效果的统一上有完美、和谐与顾此失彼之分。新时期以来,它不再紧跟"中心",而注重将主旋律与多样化有机融合,在"政治"、"宣传"中挖掘传统文化精华与弘扬民族精神。它所挖掘和"宣传"的典型,必将对改善与提升民族素质、推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发挥积极、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954.
孔子一生十分强调礼仪和教化,富民强国思想在他的学说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他帮助其所处时代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维系其阶级统治的重要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意义.他提倡重民、富民、教民的思想,倡导轻徭薄赋,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与民休息,从而实现藏富于民,最后达到民富国强、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中兴统一的目的.这些主张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5.
本文通过对20 世纪20—30 年代的《申报》广告研究,分析其作为都市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何借助各种各样广告形象和话语,赋予了消费多种功能和价值,以此参与建构了近代上海市民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占有欲望主宰的审美理想和上等人士的身份认同,为处于世俗化过程中的上海市民提供了一整套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56.
文学研究会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崇高的历史地位,研究界对这样一个文学社团似乎总是激不起研究的兴趣。这种历史地位与学术研究的严重错位,导致了人们对文学研究会既感到非常熟悉,又觉得了解甚少。本文从文学研究会的中心话语、“为人生”宗旨和“新民”传统组构三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历史地位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57.
论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使儒家学说更加系统化、伦理化。他的思想对我国后世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事求是地评价孟子的思想,对于正确继承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8.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而从改善社会风气的角度视之,则当下的社会道德教育尤其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在这方面留下丰富的经验。中国古代不仅注重学校教育,尤其注重社会道德教育,如礼乐化民的道德教育传统,以圣贤人格率先垂范的权威道德伦理或曰模范道德伦理,至今仍极具启发性,值得人们借鉴取法。  相似文献   
959.
宋代广西人口数量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官方统计数的缺漏 ,对宋代广西几个时期的民籍人口数进行了估算 ,并从广西土丁征发的角度对这一数字进行验证。对于大量未纳入官方统计范围的少数民族人口 ,根据峒丁的数量作了初步测算。而对于军籍人口 ,则据禁军、厢军的人数进行推测。最后估算出北宋元丰时广西的总人口至少已达到 16 0万 ,崇宁元年时至少已达 2 0 0万人。到了南宋初期 ,今广西境内的总人口应达到 30 0万人 ,到南宋末期 ,这一数字更是达到 35 0万人 ,而不是许多学者经常引用的 10 0多万  相似文献   
960.
康有为、严复以及宦懋庸等人对《论语·泰伯》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都做过诠释。但是他们的诠释各有偏颇。我们认为,要对该章作出较为接近原意的解释,有两点应考虑:一是根据同时代的古汉语中句型相近的语句的句读通例,准确断句;二是认识孔子对“民”的看法、对“民”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