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7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92篇
管理学   428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53篇
人才学   42篇
人口学   69篇
丛书文集   1384篇
理论方法论   265篇
综合类   3658篇
社会学   263篇
统计学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689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528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71.
社科期刊编辑政治意识的核心是导向意识、关键是把关意识、基础是责任意识。社科期刊的基本属性和工作特性决定了社科期刊编辑政治意识的重要性。增强社科期刊编辑政治意识的途径: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理论修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政治鉴别力;及时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法律素养;切实了解方针政策,提升政策水平。  相似文献   
872.
稿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季刊,面向国际、国内公开发行。本刊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严格贯彻“双百方针”,努力繁荣学术文化。学报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据2010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影响因子复合因子0.420;另据2011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统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影响因子0.376。  相似文献   
873.
期刊网络化已成为期刊新的业务增长点.应继续加大期刊特别是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集中上网的力度并完善其技术,提供完善的网上检索服务.期刊的网络版应向网络期刊转变.网络期刊凭借优势将占领大半市场,但其不足将使它与传统期刊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74.
融合中西的义理阐释方法--以民国学术研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义理阐释方法是在传统义理方法与西方诠释学方法基础上融合而成的.陈寅格的史学,钱钟书的文论研究等都运用了义理阐释方法.作为民国学术的一个主流方法,义理阐释方法融合中西、古今,整合诠释和实证,推动了民国时期学术兴盛与大师的诞生.  相似文献   
875.
876.
本文选择民国时期出版的五本《西藏问题》著作,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梳理五位作者对"西藏"这一概念的理解。研究发现:首先,这些著作均力图从名称上确立"西藏"与"卫藏"的对应关系,将"安多"和"康"排除在"西藏"概念之外;其次,从行政沿革上强调清雍正以后安多、东部康区归内地行省管辖的事实,借以证明"安多"与"康"已不属于西藏;再次,从传统人文地理角度将康藏分界处的丹达山,或从改土归流的角度把赵尔丰曾到达的江达作为西藏与西康的交界点。  相似文献   
877.
发展与坚守     
<正>在策划准备本期的"湖南民族古籍"专题时,我正好拿到了湖南省民族古籍办最近出版的《湖南瑶族奏铛田野调查》,细细翻看,感慨万千:7年的时间,此书的编者们足迹遍布湖南、广东、广西、云南4省(区)的瑶寨,记录、整理、撰写了50多万字的书稿,最后,汇集成了这部记录瑶族文化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878.
879.
中国近代文学(1840—1919)是古典文学的终结,也是现代文学的开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迈着趑趄的步伐,从中世纪走向现代世界;中国文学体系也跬步日积,从古典向现代转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科、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并驾齐驱的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近七十年来,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先后崛起了两个研究范式:一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研究范式;二是中国文学体系的现代转型研究范式。在这两个范式笼罩下,中国近代文学史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为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研究范式的潜力虽然还未完全掘尽,但其局限早已有目共睹;中国文学体系的现代转型研究范式因其解释尚具一定的有效性而仍在学界流行,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不足之处也引起学者注意。这里刊出的五篇文章,从宏观到微观,对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富有个性的探索。在宏观层面,马昕的《“晚清”还是“近代”》认为,“近代”概念依托旧民主主义文学研究范式,内中隐含着进化论的思路;“晚清”概念则与传统文学史观念接榫,内中隐含着更多变化和可能,因此用“晚清”替代“近代”或者预示着研究范式将发生新的转移。为构建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的自足空间,揭示其自性所在,马勤勤的《中国近代文学的发生学问题》以清末民初的女性小说文类的兴起为例,说明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于共时空间中异常广阔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场域。民国古典文学是一个庞大的历史存在,在现有文学史体系中却无立锥之地,王达敏在《文学史如何妥置民国古典文学》中为民国古典文学回归文学史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路径。在微观层面,李思清的《近代文学视野中的“Christian Literature”》对新教传教士在华文学活动的研究史进行了简要回顾。他认为,传教士不仅带来了西学,也通过编、译、写等方式参与了近代中国的文学生产。潘静如的《近代诗词的“未充分经典化”及其研究》认为,由于近代诗人、词家距今太近,其作品并未充分经典化。因此,学者在研究中应慎选方法,以免出现“研究的热情与密度超过了被研究对象所能承受的阈值”的尴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直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史的重镇。此次笔谈的四位作者李思清、马勤勤、马昕、潘静如是我文学所的年轻同事。他们与文学所另外数位青年学者一起,组成了一个很强的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学术群体。这一群体的学者春秋正盛,有鸿鹄之志。他们治学刻苦,又好深湛之思,或握灵蛇之珠,或抱荆山之玉。可以预断:他们与全国其他青年学者一道,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中国近代文学史研究领域另开新局。  相似文献   
880.
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民族学人类学专业性学术期刊《民族学刊》(创刊号)出版发行后,在全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