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3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50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93篇
综合类   663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21.
论东亚民族主义的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亚民族主义是东方民族主义的一种形态。它的出现晚于西方民族主义 ,大致形成于 19世纪后半叶至 2 0世纪初期。其共通点是 :它的产生具有“应激———反应”性特点 ,是反西方列强威逼、侵略的产物 ;它具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悠久的文化资源 ,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人文资源 ;往往与权威政权相结合。东亚民族主义的内容十分宽泛 ,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里 ,有着多种变形 ,表现为多种形态和特点 ,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的民族主义就是东亚民族主义的几种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122.
田中阳 《云梦学刊》2007,28(6):21-25
五四时期报刊的民族主义话语,既体现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质的一种飞跃。又体现了一种多元的开放的现代形态。当时通过报刊话语表述,形成三种主要的思想文化思潮,即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坚守传统文化立场的文化保守主义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三种思想文化恩潮虽然各执一端,但出发点都是为民族探寻自强之路,都体现一种十分执著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23.
日本语言民族主义滥觞于17、18世纪的"国学"研究对所谓"纯粹日语"的追求与制作之中,而"纯粹日语"在后来的现代化过程中以"言文一致"的形式得以"实现".其表现是存在着一种"自然的"、"本真的"的"日本语"的错觉被制造出来,并至今发挥着影响人们的思维、行为的潜作用;其实质是文化帝国主义的推行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滋生、蔓延;其结果是对内最大限度地抹平一切差异,对外则是自我东方化和在此基础上的自我绝对化、优越化.可以说,语言民族主义构成了日本文化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24.
武汉抗战时期,蒋介石对外力争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同情与支持,对内积极动员、组织和团结各抗日力量对日抗战,先后督导或指挥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抗战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相持。同时,还为部署其他各项重要抗战工作及安置难民、难童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功地实行了抗日战争由东部向西部的战略大转移,为谱写这一时期中国抗战的辉煌篇章立下了功劳。  相似文献   
125.
方亮 《领导文萃》2009,(4):40-41
不了解俄罗斯的历史和民族性格,就无法采取正确的原则来对待这个民族。强烈的强国意识和民族主义情绪使得俄罗斯人在思考国际问题时往往不单纯秉持现实主义立场,而有时其中的情感性成分甚至会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这决定了俄罗斯民族在面对西方的打压时不会妥协甚至不会寻求变通。其领导人必须能够让俄罗斯人感到自己的国家有能力反对国外的打压.强国意识要得到满足。这就难怪此次国情咨文中梅德韦杰夫抨击美国的一段文字被专家解读为梅氏在显示自己也具有强硬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6.
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中国在以全球化为背景的大国发展中,民族精神的现代构建至关重要.具体路径是培育拥有民族特质的现代文化、培养"有容乃大"的开放情怀和健康的民族意识和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27.
重访中国革命:以情感的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裴宜理 《中国学术》2001,3(4):97-121
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发生得如此之快而且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中共和他的敌人都始料未及的。无疑,这次令世人震惊的胜利也在革命运动的研究者当中激发了数目惊人的各种分析和争论。大多数的解释很大程度上都集中于意识形态的层面,认为正是民族主义和土改的实行,或者二者某种程度的结合可以说明共产党人战胜国民党对手从而获得这个令人难忘的胜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8.
近年韩国社会有关“慰安妇”问题的历史修正主义思潮逐渐抬头,值得关注与警惕。两本代表性畅销著作《反日种族主义》《帝国的慰安妇》分别从保守与进步两条思想脉络出发,却殊途同归地与日本右翼对“慰安妇”问题的历史否认形成共鸣与合流。前书由保守政治力学所驱动,意识形态根植于二战后至今韩国未经根本动摇的“殖民—冷战”体制;后书则体现了后冷战时期韩国进步思想界基于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左翼批判理论漠视并排斥民族议题的趋势。两书共同反映出韩国“慰安妇”历史修正主义的核心思想特征为民族主义批判,其对集体记忆的挑战,体现了当代韩国重建国家民族认同的认识论之争,也与冷战后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思潮形成跨国连接与互动。  相似文献   
129.
民族主义是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最活跃的力量之一 ,它在新世纪的走向是世人关注的焦点。由于现实和历史等方面因素的存在 ,民族主义还将会长期存在 ,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但它的总体趋势是走向弱化 ,不再会成为 2 1世纪政治生活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0.
关心则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