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7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15篇
人才学   6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30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577篇
社会学   21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经典的民族志与人类学的传统密不可分,目前,民族志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商管理世界。人类学民族志与工商管理民族志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研究对象的选择。人类学家的民族志研究传统上以奇异的文化为对象,而工商管理民族志研究的重点则在于工商组织及其经营领域。这一人类学方法也区别于其他定性和定性的研究。民族志方法应用于对企业文化、消费行为、区域、民族群体及其对工商业务的影响等方面,具有其他研究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为解释人们的反应以及影响他们行为的原因提供一个更好的路径,从而从中揭示了那些不容易看明白的非正式的社会结构以及紧张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52.
人类学以跨学科、可以和其他多种学科"联姻"而产生分支学科为主要特点。关注视觉媒体和媒体革命对文化的影响,考察在现代视觉媒体影响下的文化涵化、文化冲突和文化变迁成为当今视觉人类学的主要特点。在新图形时代的语境下,视觉人类学这个新研究领域,既需要不断用科学技术手段武装头脑的人类学家,也需要具有一定人类学学科知识的摄影师,更需要包括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摄影家、艺术家、设计师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关注和参与。  相似文献   
53.
1970年代以来,人类学从实证到阐释、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范式变迁,不但改变了当代民族志写作的基本面貌,也为影像民族志从人类学学科边缘向核心领域的推进提供了新的、有效的理论支撑.以格尔茨的"深描"理论为框架,视觉人类学界倡导以"语境强化"为表征的"深描式"影像民族志,在1970年代,由美国人类学者拿破仑·查格侬和蒂莫西·阿什进行的亚诺玛莫人系列纪录片,便是这一学术嬗变时期的代表性影像民族志,甚至成为1980年代以来民族志"写文化"转型的先声.  相似文献   
54.
从民族志与文学融合的视野看,转型期汉族作家跨族文学是以汉族作家的跨地域行走、跨族群交往、跨文化体验为前提,以少数族群的历史、现实及地方性知识为描述对象的文化书写。它记录了不同地域少数族群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保存了某些即将陨落和消失的部族文化传统,部分真实地描摹和还原了转型期民族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历史变迁,从而成为一种考量民族文化保存和变异的活态文本,具有当代民族志的性质和意义。汉族作家跨族文学体现了中国多民族文学和文化内部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推动"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构和民族文化新格局的创建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5.
各艺术门类间存在个性与共性特点。书法与动画也不例外,书法为静态的视觉艺术,动画则是动态的时空艺术。尽管二者在表现形态和风格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其间也有一些共同的美学规律。如果在较为成熟的书法艺术和新兴的动画艺术之间,在艺术语言形式、叙事方式和创作法则等方面探寻出共同的美学元素,找出创作的共同道理,就会从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中得到许多值得动画艺术创作的可资借鉴之处,从而推动中国动画的民族化进程。  相似文献   
56.
随着三维动画的高速发展,二维动画的制作和应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据二维动画的实际市场需求,结合其整体的发展特点开展二维动画发展前景和实际应用研究,解决其市场发展问题,为二维动画的发展提供理论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57.
每一个组织或群体的日常活动都会带着深层目的,并蕴含着成员认同的一套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和目的生成了这一组 织或群体共享的愿景。研究采用民族志研究方法,通过判断性抽样选取广州市M 区一所公立幼儿园一个中班儿童群体为研究 对象,发现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中儿童同侪群体的愿景是争做“听话、安静、动作快、知礼、友爱、坚强、勇敢“的“乖”孩子。 “乖”/不“乖”是儿童群体的一种身份边界,“乖”这一符号能够转化成象征资本。儿童同侪群体愿景是儿童对自我的体认,表 现出文化归顺意识与“他性“特质,儿童群体构建的“乖”孩子形象,其隐含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意识构建,是 儿童同侪群体集体生产的童年知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58.
王铭铭 《社会学研究》2016,(4):98-120,244
20世纪30年代中期,吴文藻结合人文区位学与民族志的相关论述,提出了有广泛影响的社区研究方法论。在本文中,作者借个人的一个既有研究案例说明这一方法论的内涵,并提出,要同时关照吴文藻所述的社区整体性与局部性,便应将研究视野拓展到人的社会关系领域之外。延伸有关文化的物质性、社会性与精神性的论述,作者指出,作为一个"更大世界"的社区,除了是社会共同体之外,还包含超出社区边界并与之形成不同形式的关联性的半自然和自然世界、"精神世界",及通过研究宇宙观与现实社会之间关系可以认识到的"抽象世界"。此外,作者还质疑了大小传统理论。  相似文献   
59.
宓淑贤 《民族学刊》2019,10(4):54-61. 115-117
人们构建形象、呈现自我的方式在自媒体时代不断发生着转变,这是人类学家不得不关注的现象。赵旭东教授指出,“微信民族志”时代已经到来。本研究认为,“抖音”作为当代青年中最具影响力的短视频平台,可以拓展微信民族志研究,但怎样开展“抖音”微生活民族志研究尚无一些有创建的尝试。本研究首先分析了书写“抖音”微生活民族志的可能性,进而厘清了研究对象,且以此为基础,对“抖音”微生活民族志进行了一种探索性的书写,试分析“抖音”短视频对个体形象建构的主观和客观影响。研究发现,短视频内容文本的反复强化特点促使个体有效建构自我形象;在个体不主动避讳被熟人观看时,他们的线下形象与线上形象基本吻合;看似是网民共同主动筛选出来的网红,实则是当前社会价值观的反映。  相似文献   
60.
民族志的“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性"历来被视为民族志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当代"反思"原则的作用下,人类学展开了对传统民族志以"科学性"和"客观性"为原则的反思和批评,探讨人类学是否科学,是否承认民族志在写作过程中人类学家的"主观性"和"解释性".针对民族志的"真实性"问题,本文集中从历史记忆、民族志范式、民族志修辞、民间戏剧、舞台表演、影视作品、仪式等方面对"真实性"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