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4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163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242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933篇
理论方法论   297篇
综合类   3300篇
社会学   23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469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互斥还是互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设 《探求》2006,18(6):63-68
一般认为,“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是观点冲突、意见对立和互不相容的两种主张。本文在对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基础上,通过对两种理论的论题、独立性、历史关系等几方面加以分析,认为“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分别揭示了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不同方面,具有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2.
自由心证制度是对法定证据制度的否定,相对于法定证据制度而言,它能够充分调动裁判者司法认识的主动性和增加司法认识过程的能动性,有利于案件事实的发现与司法正义的实现,本文从我国借鉴自由心证制度的概念及其原理开始论述,尝试对自由心证进行全新的建构。  相似文献   
53.
俄语成语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俄罗斯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中反复验证的经验总结,亦是俄罗斯人民世世代代用以记录和传授各种生活知识与经验教训的简捷工具。因而将其称为“生活中的盐”、“历史智慧的结晶”。俄语成语的意义不仅仅在其凝练、精辟、曼妙与贴切,且有着极其宝贵的文学鉴赏价值。同时,它又相当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世界观和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54.
社会技术及其地位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社会技术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社会技术观念形成的理论背景以及社会技术样式,揭示社会技术形态的主要特点与社会技术系统的建构机理,探讨社会技术的地位与作用。社会技术是一类广泛存在的技术门类,对它的探讨有助于拓展技术哲学研究领域,推进技术哲学研究的深化,实现技术哲学两种学术传统的融合。  相似文献   
55.
伴随着社会转型期人文精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主要表现在思想真空、文化多元、信仰危机、价值错位。本文试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人文精神重建的原则,探索了人伦重建、情感重建、信仰重建、价值重建等四个方面的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56.
浅析汉语修辞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所具有的民族性和它所凭借的物质材料语言是分不开的 .汉语修辞所体现的民族性 ,在语音、语汇、语法特点和修辞色彩上均有表现  相似文献   
57.
审美趣味是在人类历史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审美评判机能。它是人类在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趣味进入美学领域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审美趣味是审美主体对客体美的评判活动,它具有直觉性。落实到个体上有其个性差异。麦现在阶级、民族中,具有共同性 时代性 民族性等。  相似文献   
58.
知识论与价值论美学认为,美学研究的视界规定着美学的研究方式、成果形态和内在观念的变革.因此,转换美学的研究视界,意味着美学研究逻辑起点的变革,它主要产生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对现有美学资源给予合理的结构性配置;二是促成美学知识形态的话语拓展;三是以现实性和实践性景象实现美学界限的根本突破,对人类审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何远兴 《职业》2008,(15):106-107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相似文献   
60.
建构主义与当代职业教育教学观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哲学认识论的建构主义,对人类自身学习规律给出了崭新的解释,促成了一种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范式。当代社会经济的变化、“能力”概念的宽泛化以及人们对工作环境中学习本质的重新认识,是推动当代职业教育教学观从行为主义向建构主义转变的根本原因。建构主义职业教育教学观的核心理念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是对职业教育教学观的全面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