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541篇 |
免费 | 2783篇 |
国内免费 | 52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607篇 |
劳动科学 | 610篇 |
民族学 | 12760篇 |
人才学 | 2395篇 |
人口学 | 698篇 |
丛书文集 | 29271篇 |
教育普及 | 1篇 |
理论方法论 | 5247篇 |
综合类 | 59657篇 |
社会学 | 8573篇 |
统计学 | 10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964篇 |
2023年 | 2359篇 |
2022年 | 2278篇 |
2021年 | 3011篇 |
2020年 | 2558篇 |
2019年 | 2776篇 |
2018年 | 1070篇 |
2017年 | 2077篇 |
2016年 | 2841篇 |
2015年 | 4136篇 |
2014年 | 8708篇 |
2013年 | 8043篇 |
2012年 | 9211篇 |
2011年 | 9227篇 |
2010年 | 8581篇 |
2009年 | 8744篇 |
2008年 | 9542篇 |
2007年 | 7514篇 |
2006年 | 6372篇 |
2005年 | 5921篇 |
2004年 | 5430篇 |
2003年 | 4965篇 |
2002年 | 3963篇 |
2001年 | 3516篇 |
2000年 | 2510篇 |
1999年 | 1233篇 |
1998年 | 668篇 |
1997年 | 571篇 |
1996年 | 342篇 |
1995年 | 245篇 |
1994年 | 155篇 |
1993年 | 82篇 |
1992年 | 90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3):77-87
新中国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化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地位的认识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历史性变迁,历经四个阶段:文化从属于政治阶段;文化与经济并行发展阶段;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协同发展阶段;文化上升为国家软实力阶段。这种历史性演变,充分说明了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日益成熟,也使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理论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探索文化发展规律,总结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4)
清教主义作为美国文化思想的源头,它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在世俗生活方面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影响深远。由于宗教教义和历史现实的原因,长期以来清教在美国社会形成了"以勤劳、节俭和禁欲为核心内容"的伦理道德,并以此塑造了美国的国民特征。然而,到了19世纪末,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形态的重大变化,美国的主流思想文化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德莱塞小说《嘉莉妹妹》忠实地描绘了好逸恶劳、奢华靡费与金钱至上的消费文化思潮在美国社会逐步抬头的趋势,而以清教主义为主的道德传统则日渐式微。对此,有人提出重塑价值观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15.
程桂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1):52-55
文化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作用,既是由文化的本质所决定的,又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的进步程度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尺度的重要参数。当前,在全社会发展和建设先进文化对于提升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旅游是文明社会的一种文化活动、一种精神需求。改革开放以后,广西的旅游得到很大发展。但从思想认识上,还有欠缺,理论上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在广西要把民族文化引入旅游,丰富旅游的内涵,加强旅游的凝聚力。本文对旅游的本质,广西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内涵,旅游和民族文化的互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成长离不开现代营销技术支持。每个企业成长的背景是不一样的,由此形成的产业集群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因而产业集群就具有了各自带有地域特色的营销模式。西部民族地区产业集群虽然在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营销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理论和实践表明,专业市场营销模式是西部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前四论曾将桃花源文化分解为生态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来论述。现在我们就按此思路分析看看《边城》是如何体现桃花源文化的。 相似文献
20.
(一)提起“都江堰”,成都人民无不像听到母亲芳名般感到无限温暖、亲切和自豪。两千多年以来,是都江堰使他们生活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食无荒年、稳产高产的“天府之国”广阔的沃野上,都江堰恩泽着他们的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两千多年来,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角度对都江堰进行赞美、评述,吸取养分;但是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唯独没有人从“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赞美、评述都江堰。现在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化应该是弥补这一空白的时候了!成都平原并非天然生就的“天府之国”。据地质考证,200多万年前,川西是地势低洼的湖泊,称为都湖。湖西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