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294篇
  免费   3142篇
  国内免费   687篇
管理学   11071篇
劳动科学   605篇
民族学   12599篇
人才学   2587篇
人口学   787篇
丛书文集   32760篇
理论方法论   5898篇
综合类   66791篇
社会学   9875篇
统计学   1150篇
  2024年   617篇
  2023年   2565篇
  2022年   2421篇
  2021年   2607篇
  2020年   2395篇
  2019年   2618篇
  2018年   1134篇
  2017年   2338篇
  2016年   3081篇
  2015年   4543篇
  2014年   9878篇
  2013年   9030篇
  2012年   10249篇
  2011年   10368篇
  2010年   9652篇
  2009年   9736篇
  2008年   10990篇
  2007年   8424篇
  2006年   7201篇
  2005年   6744篇
  2004年   6324篇
  2003年   5806篇
  2002年   4545篇
  2001年   4000篇
  2000年   2869篇
  1999年   1392篇
  1998年   768篇
  1997年   629篇
  1996年   391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瞬息京华》有明显的“贬儒扬道”的思想倾向,作者林语堂通过对儒、道思维方法和人生态度等的对比,得出了道家总比儒家要胸襟开阔、思想开明的结论。但在具体表现上,他的这种思想具有复杂性和多层面性。  相似文献   
992.
文学风格与作家人格关系问题,古代有 "文如其人"说.从风格与人格、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入手,比较详尽地分析了风格与人格之间存在的种种复杂的对应关系.在审美创造中,风格与人格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不相适应一面.因此,对于风格与人格的关系应当作具体的考察,不能简单地视所有的风格就是人格的表现.同时,还要从传统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考察了这一现象在我国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一命题对我国古代作家的人格修养、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的深远影响. "文如其人"作为我们民族文学艺术创造和文学批评价值评判的一个优秀传统,它强调的是一个民族的某种优秀历史文化、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独特的主体人格精神对文学艺术创造的决定性影响.在当今大众文化泛滥和个人低俗无根写作的语境中,重提这一话题,对于重塑当代作家纯正的人格与文格,重建文学作品优秀的思想道德文化内涵,宏扬作家主体人格精神和确立文学批评的道德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93.
今年10月,我党召开了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特别是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立足于芥川龙之介<地狱变>的文本,对这篇小说蕴含的思想进行了深度分析,指出作者在小说中并不是简单地对社会的恶和不公进行批判,也不是对主人公的不道德的艺术观提出批评,而是揭示了人性中的永恒矛盾,这就是人的世俗常情和艺术的超越精神的矛盾.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牺牲而使矛盾双方得到了调解,完成了一个黑格尔式的悲剧.文章最后将该小说中的悲剧意识与西方悲剧意识从古今两个层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5.
族群理论中的工具论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无时不在算计和优化自己的利益,族群认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治、经济等方面利益的推动.但是,工具论同时也不否认族籍、传统等对人们具有感召力.本文依据对一个畲族乡的调查指出,在我国的民族政策和特殊国情下,即便没有族籍(无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还是文化意义上的)和传统的存在,只要有工具主义的好处,某些特定的人群也可能借用其他族群的族籍,来构建出一个新的同时包含不同族群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996.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大众文化观及其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观以其消费社会理论为思想背景,以马克思主义和符号学相结合为分析方法。他认为大众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文化,消费性成为大众文化的本性。波德里亚在具体阐述他的消费社会大众文化观时显示出理论上的矛盾性,但这种矛盾性并不影响其理论中所蕴含的政治意义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唐君毅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的,他对人生的一切看法和观点都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生活之价值在于如何启迪人生的智慧、发现人生的真理、保持宁静的心境、确立自我之精神、体验价值之存在、发现人生之价值;要注重心灵之发展,心灵存在于自然世界中并在自然世界中发展、应注重心灵之自我肯定与自我超越、心灵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对自我生长之途程,唐君毅提出了十种生活内容之形态,即十层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998.
一个普通人怎能要求有了不起的丰功伟绩?不要瞧不起一个死者一点点的贡献。一点点、一点点地加在一起,整个社会就发展。我们说,每个人有一点点好的经验,整个社会就前进了。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历史就是靠这一点点一点点加起来的。现在这个人死了,不该把他——或者她的这一点点泯没了。“殡、葬、传”中的“传”的做法就是要去传死者一点点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就关联理论对翻译矛盾的启示进行了一些探讨。首先简要介绍了交际的推理特性、语境以及最佳关联等关联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翻译过程中的矛盾主要体现在非共核文化概念的翻译上,最后通过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