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翻译活动的实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从这一实质出发 ,论述了民族语言意识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认为民族语言意识的差异正是进行翻译活动的动力和阻力所在。  相似文献   
92.
民族语言的形成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形成,民族语言的换用将会加速民族融合,民族语言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非民族语的使用是人类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93.
笔者利用晋常璩<华阳国志>中的一些语言资料,对其中的巴人语词进行考释.对于缺乏文献资料的巴人语言来说,<华阳国志>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
本文分析了中亚东干族在120余年历程中的双语化进程,考察了双语化进程中的部分东干族母语丢失现象,并结合其双语化过程分析了其民族语言观形成的特殊原因。  相似文献   
95.
本文对母语和民族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对民族整体来讲,本民族语言始终是这一民族的母语,只要这一民族还在生存.但是,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民族语言不一定能成为第一语言,而第一语言又不一定是该民族的母语的现象,这是由于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所决定.因此,我们必须把语言学和民族学,民族学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把民族个体和民族整体结合起来研究才能获得完整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
中世纪后期英国民族意识的萌发与民族语言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后期,英国人萌发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并开始了对民族语言的诉求。在两者互动发展中,英国强大王权的努力推动、民众的参与支持、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运动的积极作用以及民族经济发展的要求等都成为民族语言发展的积极因素,也进一步体现了民族意识觉醒的状态,有利于民族国家的构建。  相似文献   
97.
仡佬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贵州十七个世居的古老民族之一。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不包括未恢复仡佬族民族成分的)现有58.9万余人。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仡佬族的发祥地。现在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居住在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4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居住在贵州省的占仡佬族民族总人口97%以上。  相似文献   
98.
我国政府根据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法》及相关法律制订了一系列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法规。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及我国近20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状况和相应的民族语言政策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依据我国政府最新的关于民族语言的文件要求,当前国家调整和实施新时期民族语言政策规划的内容可以概括为:(1)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2)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3)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4)开展语言国情调查。这些新的民族语言政策内容丰富,需要详加解读,促增语言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99.
高晓明 《中华魂》2013,(8):18-20
刚从全国两会回到工作岗位的朝克,显得十分繁忙。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博士生导师的他,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学家,也是国际上的知名学者。由朝克发掘整理的《察县锡伯族语言文字使用现状调研》和《鄂温克族文化》,填补了我国多年来北方少数民族语系的语言文化空白。适逢朝克的新作《中国民族语言文学研究史论》出版,记者辗转找到了他,便有了此次的采访。  相似文献   
100.
颜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存在于人类环境的各个角落,是人类对外部世界感知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民族语言中,涉及颜色的词汇以及短语可谓五花八门,不胜枚举,除了指称客观存在的物质颜色之外,颜色词在更多的场合中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引申义,联想义和象征义.这是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历史渊源、自然环境、传统观念、审美情趣的不等值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