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174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131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566篇
理论方法论   103篇
综合类   1359篇
社会学   134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系年》作为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书的第二辑,为战国之际的历史文献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系年》中虚词"焉"字的用法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其"焉始"形式已经在此文献中被作为固定格式使用;"焉+动词"的形式同样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特色。"焉"字在楚系文字中不同的书写形式以及较为特别的语法用例,与传世文献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2.
3.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共同的愿望,按照一定的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众组织: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大家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彼此身心健康的活动。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社团以其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等特性吸引着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民旅游感应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感应强度是研究旅游感应空间的一个角度。通过对《成都晚报》“旅游”专刊最近 6年的统计 ,得到全国 34个省级行政区及四川省内分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出现频次 ,以此频次来表征成都市民对国内及省内旅游目的地的感应强度。利用感应强度从省际和省内不同尺度揭示了成都市民旅游感应空间的特点 ,并发现旅游感应空间的一些新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资源共建方面,学校图书馆和系资料室可以实行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建构分布式的资料体系.学校图书馆在藏书结构总体平衡的前提下,保证专业文献资源基本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而院系资料室则侧重于院系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所需具体文献信息的建设和开展相应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两大法系关于环境犯罪立法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大法系关于环境犯罪都有不少立法 ,但存在一定差异。在环境犯罪的罪过形式上 ,英美法系认为环境犯罪的认定需有故意和过失 ;而大陆法系则采用罪过原则认定环境犯罪。在犯罪行为上 ,作为犯罪是两大法系立法的基本情形 ,不作为犯罪是两大法系立法的例外情形。在刑罚执行上 ,两大法系对刑罚方法的运用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7.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爱民、亲民和富民的民本思想和求真务实的崇高价值追求,贯通在效用世界、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之中,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艰苦实践和严谨科学总结得出的必然结论,是以人为本执政原则的世纪飞跃。  相似文献   
8.
陪审制度的功能是陪审制度得以存在和延续的理由 ,笔者首先剖析了陪审制度的沿革及其发展趋势 ;进而阐述陪审制度在两大法系中共有的功能 ;最后分别阐述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刑事陪审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9.
从新世纪的新要求出发 ,对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探讨 ,提出自己的想法 ,意在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与系资料室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十多年的耕耘,《红情绿意——〈红楼梦〉点面论》的面世,成为贺信民先生贡献于红学界的又一丰硕成果。书中宏观运幄与微观烛照兼长,用生命体验来感悟红楼,在慧眼洞察的缕缕新意之中折射着贺信民先生“研红”的风雨征程,折射着红学界积火传薪的优良学术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