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8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55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92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762篇
社会学   245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巴黎公社建设新社会留下的最为宝贵的遗产,也是我们今天看来,最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这表明:公社遗产不仅具有活生生的现实性,而且需要在实践中加速其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涂法 《老年人》2003,(6):41-41
编辑同志:我叔叔是个聋哑人,前不久突发脑溢血死亡。临终前叔叔用手势表示,他的房屋由再婚妻子继承。请问聋哑人可否采用口头形式立遗嘱?这种口头遗嘱是否有效?顺达顺达同志:聋哑人是生理上有缺陷的人,不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聋哑人虽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开口说话,但他们可以用打手势即哑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达到与外界交流的目的。所以,聋哑人同样可以采用口头的形式立遗嘱。你叔叔在病危情况下立口头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只要真实地表达了他本人的意愿,而且符合法律规定,比如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了…  相似文献   
13.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史学概论》的显著特点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同史学概论的关系,史学遗产同史学概论的关系,近代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同史学概论的关系等,都有深刻的理解和恰当的处置,具有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史学遗产中蕴涵的民族传统包括鲜明的史学经世思想,深刻的民族凝聚意识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遗产可以升华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5.
纵观左翼文学到文革文学,仅就人性中的爱情话题而言,《白毛女》所呈现的是一个从革命文学“革命加恋爱”的写作模式向文革文学的无性别写作的过渡性文本。在对《白毛女》的不断改造中,人性的文学表达经历了一个浮沉跌宕的过程,它也预示着人性,特别是“革命时代的爱情”必然要经受政治考验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6.
在张炜的创作心理中潜在着浓重的民间情结 ,创作立场逐渐向民间转移。作品的思想倾向明显受到民间“仁义”观念的影响 ,表现出对民间文化中自由自在与原始生命力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7.
赵树理的小说,表现了中国北方农村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历史变迁,战争、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是文本的基本框架。但在历史的波涛和底层中,又隐含着一个广大的、复杂的民间社会和一种民间文化形态。作家坚定地站在民间立场,逼真而深刻地描绘了民间世界从破碎到沉潜的悲剧命运,从中也折射出赵树理从“辉煌”到“末路”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8.
姑母的遗产     
刘文良 《社区》2002,(12):21-21
这天,纽约市里几家大报同时登出了一则“寻狗启事”,上面写道:本人不幸丢失了一只叫贝比的狗,找到此狗并送回者,酬金10万元。启事上还附了一张贝比的照片。联系人为莫尔斯。  相似文献   
19.
从当年处于地下状态的当代艺术集聚地,到今天已被政府提升到战略高度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区;从当年濒临拆除的废弃工厂,到今天地价高昂的时尚之地;从当年已被规划成电子工业园,等待取消的工业遗迹,到今天已成为北京市对外名片的奥运期间重要的旅游接待点,这里经历了几多波折,又有着多少不为世人所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四川历来是富庶悠闲、别有洞天的旅游佳境,被古人誉为“优游天府”。“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于公元669年5月“自长安观景物于蜀”。写下了“入蜀纪游诗三十首”,这是目前我们所知的巴蜀旅游史上以旅游为目的地、个人旅游的最早记录。在他之后,诗圣杜甫入蜀,带着中原人的文化眼光,忽然感到蜀中是山川习俗迥异的“别一世界”。直至19世纪末,法国人古德尔盂入蜀,还写下了这样的观感:“入四川更惊其人工生产:入其野,桑麻遍野,井井有条,其农之勤可知。入其市,人工制造的物品,陈列满场,且发运他省者相望于道。此等绝妙未经开辟的舞台,如加点缀,即可成为一东方的巴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