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6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05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李劫人是现代四川籍作家中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中蕴含了大量的民间文化元素,对成都地区的乡风习俗,如节日娱乐、婚嫁、饮食等都作了详尽描述,在语言和叙述方式方面也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文艺观的形成、双重视角以及文化自觉等因素促使他重视并擅长于在作品中展示民间文化元素,表现了他对家乡民俗熟练的掌握与强烈的认同,他在挖掘和叙述四川本土民俗文化形态及其内涵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62.
作为成长于齐鲁大地上的优秀作家,张炜小说创作体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精神。贯穿张炜小说创作始终的是儒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的入世精神;张炜对道家的出世精神并不赞赏,但道家文化对本真天性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观念,又使他在心理气质上本能地倾向于它,并在作品中自然体现出道家文化的神韵;张炜还自觉地从民间文化吸取营养,其小说中的民间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对大地母亲的礼赞、对民间生存意志和生存智慧的表现、对民间价值观念的提炼等方面。近年来,齐文化浪漫幻想的艺术精神对张炜的小说创作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薛峰 《东西南北》2010,(5):36-36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以小说名世,至今,各种版本和各种文字的作品,已经出了150多种。但他被更多的人熟知,是因为他的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的身份。多年以来,冯骥才潜心研究民间艺术、地方风俗,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  相似文献   
64.
《东西南北》2012,(12):26-28
远眺窗外,正在建设中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巨大的吊臂因为假期暂时停工;近看身边,每一个几案、博古架上,都放着极具地方特色的零碎旧物,透过天津大学冯骥才艺术研究院三层的贵宾接待室向外望去,眼光一收一放之间,强烈的对比让人突然心生恍惚,一如看到这几十年来,冯骥才所面临冲突:城市化进程已经无法阻挡,他还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留住那些日渐衰微的民间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5.
民间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民间文化资源开发之初,我们应采取政府主导战略,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确保民间文化产业的有序、合理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在社会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整合和引领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分化,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越发多元、多样,思想活动的独立性也带来了文化选择上的差异性,这就对主流文化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而在中国社会面临体制机制、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多重转型的当下,如何通过主流文化创新发展,有效加强  相似文献   
67.
当前我们的"民间文化"所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媒体现场,它对于民间文化生存与审美空间的影响是巨大的。文章立足于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介语境,详尽细致地阐述了以民间故事传说、民歌等为代表的传统意义的"民间文化"在遭遇新媒介后,其存在方式与传播途径的改变,旨在廓清媒体变革对于"民间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通过对新媒介语境中"民间文化"多维度的深入分析后,认为在当代媒体现场,人们应转变、调整对"民间文化"的固有观念和理解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民间文化"的生存途径和发展动力以促进"民间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8.
李方庆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咸丰县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2009年5月,他离开了为之坚守42年的教育教学岗位,光荣退休。退休后,他受聘于重庆市黔江区南海镇,一心寻访土家方言调子戏。2011年2月14日,由李方庆  相似文献   
69.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忽略了主体承载文化的复杂性这一基本事实。作为权威文化和狂欢文化的载体,民间充满着自我冲突与罪感。在民间精神结构的复合整体中,狂欢文化只是一个次要的部分,它最后达成的是对既有权威文化的加固。另外,巴赫金把民间文化概括为以笑谑为主的狂欢文化也是片面的,它忽略了民间文化中的恐惧、自欺、粗浅、鄙陋等要素。狂欢文化乃至民间文化无法完成超越、更新既有权威文化的重任,寄望于民间形态的狂欢文化只是一个不可实现的乌托邦。从权威文化对种种"狂欢"文化的收服来看,狂欢理论的有效性仅限于文本的局部,其阐释边界极为有限。如果不顾这一边界的存在而以其阐释文本全部,则势必要曲解文本。  相似文献   
70.
作为一个风格迥异、成就显著的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和国家权利意识文化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距离.他着力建构的是一个充满自由和生命活力的民间文化形态,由此也带来了其美学风格上冲淡平和的特征,在20世纪中国文学空间中彰显了独有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