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38篇 |
免费 | 115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80篇 |
劳动科学 | 27篇 |
民族学 | 565篇 |
人才学 | 115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1480篇 |
理论方法论 | 327篇 |
综合类 | 3149篇 |
社会学 | 371篇 |
统计学 | 1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115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60篇 |
2015年 | 234篇 |
2014年 | 511篇 |
2013年 | 438篇 |
2012年 | 574篇 |
2011年 | 543篇 |
2010年 | 445篇 |
2009年 | 519篇 |
2008年 | 519篇 |
2007年 | 374篇 |
2006年 | 365篇 |
2005年 | 292篇 |
2004年 | 273篇 |
2003年 | 257篇 |
2002年 | 187篇 |
2001年 | 142篇 |
2000年 | 102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杜凌贤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3)
民间美术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在生活与劳动中创造的艺术,同原始艺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它以浓艳为特点的色彩多重性与以夸张为主的造型多样性昭示出特有的个性与魅力,吸引着人们关注它,探寻它. 相似文献
52.
具体的"民间法"--一个法律社会学视野的考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于一个处在转型时期的社会而言,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关系是一个绕不开的难以回避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发生在现实中的中国和外国的一些“民间法”案例的介绍和分析,试图得出一个结论,即“民间法”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由此认为,我们很难在极其抽象的意义上对“民间法”作出一种理论解说和评判。并进而认为,在国家法和“民间法”之间,不存在普遍法则,只存在具体的案例中所体现和表现出的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孰是孰非的问题和判断。作者的以上结论是针对着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在国家法和“民间法”问题的讨论中对“民间法”无限褒扬的趋向,以及对“民间法”所表现出的一种抽象而虚无的理论评判的研究趋向。并且想着重指出:在国家法和“民间法”之间,重要的不在于它叫什么,而在于它是什么。 相似文献
53.
明清时期,各地方宗族热衷演剧,纷纷在宗祠内或宗祠旁建立戏台,形成“有宗必有祠,有祠必有台”之势。当时的宗族喜欢用演剧来表达他们对祖先的追思、对神灵的敬畏、对喜事的欢庆。与瓦舍勾栏、会馆戏园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戏剧活动相比,宗族演剧活动更多的用于祭祀神灵与宗法教化,具有神灵祭祀性、封建宗法性、劝世教化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4.
灵性资本与中国宗教市场中的改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性资本"是一个用来解释宗教现象的新概念,是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之后对资本概念的又一发展。灵性资本包含了来世、健康、社会资本、公共服务、经济态度和宗教的外部经济六个要素。由理性选择理论角度看,宗教信仰是个体基于最大化动机而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个体信奉宗教是为了获得灵性资本,而改教则是放弃灵性资本较低的宗教,改信灵性资本较高的宗教。中国社会中基督徒数量的大量增长,是一种从传统的民间信仰皈依基督教的改教现象,而且这种改教几乎是不可逆的。这说明,基督教所提供的灵性资本高于传统的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55.
民族地区的祭祀仪式曾在民族地区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整合共同体、建构民族传统权威等重要功能。然而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其面临信仰的合法性基础流失,功能趋于衰减的现实困境,一些民族村寨亦因此步入凋敝。由于重建民族地区新的精神象征体系并不容易,传统的民族祭祀仪式还将长期存在,但民族地区民众的焦虑心理该如何缓解,民族村寨该如何重新发展等深层次问题却不容回避。 相似文献
56.
57.
58.
先锋诗的"多事之秋":世纪末的论争和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盘峰诗会引发的“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论争,将诗界拉入了旷日连绵的纠纷之中。论争是诗坛“痼疾”在新形势下的总爆发,也和话语权利争夺等非学术因素密不可分;论争没提供出有价值的思想或美学向度,许多结论不够公正,但论争为诗歌发展提供了契机,增添了诗坛的生机和“人气”。 相似文献
59.
《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是世纪初出版的一套以知青为题材的文本,这套文本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文本的作者面临着一种在纯文学与商业化之间进行艰难选择的困惑;其次,由于审美品格的缺失,致使文本的备忘价值大于其审美价值;第三,文本的策划者将这套文本定位为“民间文本”,带有很大的虚幻性与不确定性。纵观知青文学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套文本并未能将知青文学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知青文学的创作有待突破与提高。 相似文献
60.
网络的出现拓宽了民主、自由的内涵 ,带给大家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网络文学的出现打破了文学上传统的、封闭的出版模式 ,网络文学向具有大众审美特征的民间语文复归 ;网络带来的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使得文学观念、创作模式、创作空间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