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7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水土流失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针对我国山地丘陵面积大、地质条件复杂、人为破坏加速、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水土保持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探讨了水土流失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2.
清代四川土地开发与环境变迁——以水土流失问题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四川荆榛遍布,虎患甚烈。人们不得不大量减少天然植被,消除虎患,生态环境由此发生了明显变化。清中后期,四川农民加大力度垦辟丘陵、山地,这是增加耕地的重要途径,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水土流失危害较大,不仅有损本省膏腴,而且贻害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清代四川农民在保持水土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力度尚嫌不够。历史的启示是严正的:掠夺式经营方式必须禁止,可持续的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113.
关于历史时期长江流域的森林变迁和水土流失的研究成果由八篇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专题论文所组成。从内容上说 ,这八篇论文可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 (上篇 )是讨论长江流域森林变迁的本身问题 ,一部分 (下篇 )是讨论长江流域森林变迁 (破坏 )的影响 ,即水土流失问题 ,还有一部分 (附篇 )是解决因长江流域的环境变迁而导致的延续二千多年的重大古史谜题。1 《长江流域森林变迁的历史考察》一文从宏观角度考察了长江流域森林变迁的历史过程。在中全新世初期 ,长江流域的森林植被覆盖状况相当良好 ;新石器时代以来稻作农业的开展 ,首先使流域…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甘南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人大环境委员会主任曲格平说:“工业革命之后,有人喊出了这样一句口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希望,21世纪的人们能喊出另外一句口号:“给我一把种子,我就能染绿地球。”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实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从整体上逐渐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就甘南地区而言.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形势还相当严峻,面对甘南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7.
一、水土流失现状海东地区总面积1.32万km2,占青海省的1.83%;总人口158.6万人,占青海省的28.5%。按习惯全区分川水、浅山、脑山三种生态区,56%的人口居住在高寒、干旱的浅脑山地区,78%的耕地为山旱地。总耕地面积323万亩,约占青海省耕地面积的39.8%,其中水浇地68.77万亩,浅山地177.91万亩,脑山地76.33万亩。  相似文献   
118.
一、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  相似文献   
119.
汶川地震造成了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水土流失加剧,尤以汶川、什邡、绵竹、安县、北川、青川和彭州等山地区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0.
新中国六十年宁夏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位于西北内陆深处,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带,全区86%的地区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风沙灾害多发,植被稀疏,森林资源匮乏,人与环境的矛盾尖锐突出。针对这种情况,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与支持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协同广大干部群众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