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7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本文分析了绵阳市水土流失概况和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从水土流失类型、季节动态和泥沙运行规律等方面讨论了水土流失特点;根据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从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农技措施和解决农村生活能几个主要方面探索了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2.
甘南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人大环境委员会主任曲格平说:“工业革命之后,有人喊出了这样一句口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希望,21世纪的人们能喊出另外一句口号:“给我一把种子,我就能染绿地球。”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实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从整体上逐渐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就甘南地区而言.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形势还相当严峻,面对甘南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3.
重庆市水土流失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重庆市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内人口急剧增长,毁林开荒严重;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移民迁建及开发建设项目缺乏配套的水土保持措施等,是造成并不断加剧重庆区内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提高区内群众水土保持意识;加强监督力度,做到群测群防群治;实施开发性综合防治;高度重视移民迁建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理水土流失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4.
环境协同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兴国县水土流失治理的实地调查,基于势能转化的“前提条件—转化机制—效能呈现”的分析框架,讨论环境协同治理势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内在逻辑。结果表明,在水土流失问题社会化的基础上,各主体达成治理共识,在高位推动下生成协同治理势能是效能转化的前提条件;效能转化的过程中,不同协同类型有其差异化转化机制,即以组织建构和压力传导促进多部门、多层级协同,以制度规范和多重激励促进政社协同,以多元驱动和优势互补促进本地治理者与外来治理者的协同,最终将效能呈现为合作化技术创新、共赢式开发治理和协同化目标推进。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势能转化为效能,要注重构建势能转化的前提条件,催生协同治理势能;根据不同协同治理行动的内在逻辑,运用差异化转化机制;突出协同治理效能的共赢和共享性,以进行可持续的势能转化。  相似文献   
145.
认知与实践是一对重要的哲学概念,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时也受到历史环境和具体条件的制约。明清时期,以阎绳芳、渠殿飏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已经揭示了昌源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基本原因,即上游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森林覆被减少,从而引发水土流失,最终导致下游洪水灾害频发。他们构建了一个“人类活动—覆被变化—水土流失—洪水灾害”的关系链条,但用风水镇煞法这一“偏方”作为治理良药。民国时期,现代国家制度的初步建立推动了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和官员队伍的技术化,这与近代水土保持技术相结合,不但将明清时代水土流失的“定性”认知上升到科学世界观中的“定量”阶段,而且扫除了传统思想的桎梏和制度的障碍,在系统性的治理实践中迈出重要一步。阎锡山曾开出除弊与兴利相结合的“急方”,使植树造林成为一种资源再造工程,但大片森林在日后的经济建设中又被砍伐,这看似是一个植树与毁林之间的“悖论”,实际上却是实用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