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343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水浒传》作者研究八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松柏 《南都学坛》2000,20(5):29-32
关于《水浒传》作者有施耐庵说、施罗合作说、罗贯中说、山东罗贯中说、明中叶同名小说家说、罗著某续说、非罗非施说、陆续完成说。综合研究这八种说法 ,陆续完成说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32.
阐述《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生平事迹至今不详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剖析以人废言的弊端,以张国光先生风范向刘世德先生进言,就马成生先生《杭州与水浒》提出不同看法,驳斥应守岩先生对耐庵故里——江苏兴化的诬蔑,呼吁海内外学人让施耐庵归真反璞。  相似文献   
33.
<金瓶梅>在<水浒传>"武松杀嫂"故事基础上创作而成,不具所谓的"原创性".笑笑生之所以要借径<水浒传>,主要是基于题材的特定性质和要求,看到了"武松杀嫂"中英雄、侏儒、泼皮与一个美人故事的潜在审美效应,迎合了人们崇拜英雄的心理,体悟到"武松杀嫂"故事本身所具有的与自己创作主旨相合的深刻蕴涵,以及与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表达的某些思想观念的合榫.  相似文献   
34.
水浒传》中梁山聚义替天行道攻打官府的运动,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古往今来争论不休。古代文人多认为是忠义行为,也有部分正统文人认为是叛逆造反;上世纪20年代开始有人提出农民革命的说法,之后这一说法成为主导,似是不易之论;到了80年代才有人开始提出流民起义、忠义之举、武侠行为、反叛法律等非农民起义的观点。基于此,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学术界关于《水浒传》梁山聚义性质的研究进行了解读分析,认为《水浒传》梁山聚义性质的研究是一个假命题,由于人们的错误理解而进入《水浒传》研究的范畴,再加上我国文史不分的传统、阶级分析法的引进和政治形势使然,使得这一命题的研究俨然成了现实中《水浒传》研究的必然议题。  相似文献   
35.
以往《水浒传》的主题,虽各有一定道理,但都有不尽人意处。《水浒传》实质上是作者作为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挽颓救弊、救世情怀的寓意式表达。这在小说的神话构思、谋篇布局、形象塑造三个方面都有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6.
姚小平 《北京纪事》2010,(3):98-100
小波是我儿时朋友。在北京沙滩旧中宣部大院,提起张小波,无人不知。观其行迹,总觉得像《水浒传》里洪太尉放出的七十二地煞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37.
从历史的、文化的视角对宋江的性格作了深层次的分析,认为他既是梁山事业的缔造者,又是梁山悲剧的制造者,忠与义矛盾对立地统一在他的思想中,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他的一切看似难以理解的言行都可以从他复杂的性格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38.
刘海星 《东西南北》2013,(11):42-44
如果说《水浒传》中的花荣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那么股市职业操盘手花荣也是A股市场的一个传说。  相似文献   
39.
常跃强 《社区》2009,(35):57-57
近读金圣叹评《水浒传》,因为注意到评语.使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对《水浒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实,小时候对这部书就读过。我舅舅就曾送给过我一部两大册的精装120回《水浒》。正值“文革”,这在当时很难得。然而那时候看过就看过了,不过是看热闹.  相似文献   
40.
《求是学刊》2014,(4):122-128
对《水浒传》主旨的理解,长期围绕国家民族内部矛盾展开,出现过农民起义说、市民斗争说等著名说法。然而《水浒传》内涵厚重复杂,从它的生成和演变、阐释和传播、续书和改编来看,此书与对外矛盾激烈、民族危难深重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宋辽金元和明末清初的民族矛盾、明代倭寇长期在我国沿海杀掠,是《水浒传》生成与演变的特殊背景和内在推动力。《水浒传》在传播接受与改编续写活动中,不断培养民族忧患意识和朴素的统一战线情怀,弘扬民族"忠义"精神。这部文学经典的民族立场和民族忠义倾向,是其重要题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