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5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98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220篇
人才学   85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564篇
理论方法论   134篇
综合类   1618篇
社会学   433篇
统计学   6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学生在习得语言时主要经历“感知一(内化)记忆一巩固”三个环节,其中感知和巩固两个环节容易被人忽视,而巩固又是学生感到最难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采取各种方法,为学生巩固记忆单词创设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优化词汇教学的效果。下面,笔者在借鉴他人的经验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学生感知和巩固记忆这两个环节人手,并以牛津英...  相似文献   
72.
庄稼的风景     
陶玉明 《中国民族》2012,(10):32-33
天地间山河奇观千姿百态,自然景色气象万千这些风景对于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来讲,已经熟无睹。而只有"庄稼的风景"才会如同生命和爱一样永远定格在他们的记忆中。对城里人来说,那巍巍的青山、滔滔的江河茫茫的林海、碧绿的草地是最美的风景;在乡下的眼里,那绿油油的玉米地、金灿灿的稻田、碧柔柔的麦浪、粉红粉红的荞花才是最美的风景。以蓝天白云、青山碧水为背景,父亲站在大脚下,显得卑微而渺小;以绿油油的玉米,粉红红的荞花为背景,父亲站在庄稼地里,显得崇高  相似文献   
73.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启蒙教育。学习贵在方法,方法贵在点拨,初中化学只开设九年级一年,许多学生因操之过急、拔苗助长、方法不当等诸多因素,学习化学相对较困难或者学习效果不好。现我结合执教15年初中化学的经验,将初中化学学习方法的点拨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4.
数字记忆是电子文件海量出现背景下当今社会记忆的新类型,本文首先深入探讨电子文件、社会记忆及数字记忆之间的关系,再次从电子文件视域重点探讨以电子文件为载体的数字记忆与传统类型的社会记忆相比呈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75.
任致远 《城市》2014,(8):3-8
正每座城市都是建筑林立,这些建筑构成了城市的立体空间形态和形象,蕴含了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的价值取向、技术进步和艺术追求,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表达实体和客观印象。在城市文化的大舞台上,自然山水环境是舞台的布景,道路交通体系是搭建舞台的框架,建筑则是活跃在舞台上的主  相似文献   
76.
77.
78.
唐代小说中有不少涉及长安城内废宅的篇章,笔者选取了一系列此类"废宅叙事"进行细读,分析了其结构模式,进而探讨了这些叙事如何利用同一个建筑空间,或是在地理位置上彼此重合的不同空间,来构想生人与亡魂之间的互动。与此同时,本文也阐释了叙事者如何利用记忆来解释宅邸荒废的原因,并且在展开废宅历险情节的过程中不断过滤或重塑原始故事,进而将空间内层累的记忆转化为叠加的叙事。  相似文献   
79.
童年是社会和个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童年生活反映了一个时代所具有的特点。通过对童年记忆的追溯,发现80后和00后童年生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轨迹,并从童年生活的内容、童年生活的方式、童年生活的空间及童年生活体验对其变迁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进而从童年赖以生存的地域空间、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的影响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影响等方面讨论了童年生活变迁的原因。并从个案出发反思传统童年生活和现代童年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童年生活中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作用。  相似文献   
80.
媒介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机制与机构,既是记忆的载体,又是建构记忆的主体。它承担了记录、书写与重构等多重使命,帮助社会个体与群体进行回忆。从这一视角出发,采用影视文本分析的方法,结合叙事、话语、记忆等相关理论,对凤凰卫视中文台自2005年以来的"知青"主题纪录片的"记忆"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研究发现,媒体通过个体的记忆叙事来建构知青的社会记忆,并由此形成媒介记忆框架。在这一记忆框架中,"还原事件""反思事件"及"青春无悔"构成了最重要的记忆主题。在知青个体记忆叙事层面,知青通过回忆和叙事,将"上山下乡"运动及卷入其中的各种权力要素建构为一场特殊的青春场域,在这一由记忆所建构的场域中,宏观的国家权力、中观的国家权力弥散形式及微观的网状权力共同作用并形塑着知青的青春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