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0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63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629篇
社会学   174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三量、三境、三性及见分三性主要论述认识的真理性、价值判断及心理生成的因果联系。现量实证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比量、圣言量虽然重要,但未必究竟;价值判断有多种形式,认识主体、相状及其作用各有不同性质,应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2.
协和语的产生、发展和终结皆与战争密切相关,是日本侵华的一种见证。协和语最初是日本士兵使用的混合语,因此亦被称为"大兵中国语",并且具备日语和汉语淆杂的基本特征。换言之,协和语是一种伴随殖民入侵和占领而出现的语言现象,在日本侵华的特定历史时期甚至成为日本人和中国人语言交流的主要方式。文章通过具体的语言例证,以侵华日军为个案,剖析他们使用的"大兵中国语"即协和语的特点和规律。此外,通过对特殊时期特殊语言现象的挖掘,亦从语言的侧面还原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203.
论“立言”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就非常重视"立言",把它视作传名、追求不朽甚至永恒的重要手段。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继承"立言"的传统,把有价值的见解或史料、经验、发现等通过著书立说的方式贡献出来,是很有必要的。如何"立言",如何使自己所立之言得到社会的认可,并有较长的生命力,是目前知识界面临的难题。"立言"之人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立言"者须有创新意识,努力使自己的著作具有独创性;"立言"者还必须有精品意识,对自己的著作不断修改、加工,使之趋于完美;"立言"者须先修身,提高自身精神境界,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责任。如此,方能"立言"成功。  相似文献   
204.
张洁 《理论界》2015,(3):98-101
何炳松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一生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都在从事史著的翻译、编写和撰述,为现代历史学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还未有学者专文探讨其史学研究的学术特征。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主要史著进行解读,总结出"中西会通、学以致用、求真求实、开拓创新"四个特征。这些特征,既弘扬了"浙东学派"的治学精神,也成为当代"浙江精神"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205.
胡馨月 《创新》2015,(2):120-124
在涉及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中,不少党报的标题长期存在"长、虚、硬"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新闻宣传的实效。从"短、实、新"入手改进标题制作,既是转作风、改文风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新闻传播实效、提高舆论引导力、巩固主流舆论阵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6.
以西方哲学为指导或工具,重构中国哲学的研究方式,导致原创性的中国哲学被肢解、破坏。鉴于此,我们提出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路径,即求真、创造、践行。求真是指对古代哲学文本及其思想的把握、理解尽量接近其本来面目;创造是指创建我们时代的哲学、创作哲学家个人的哲学;践行是指研究主体将先哲或自己的思想践履、通达于生活、生命中,并成就圣贤人格。其中,求真属哲学史研究,创造属"哲学研究"(即哲学创作),践行则是前二者的最终归宿。这一研究路径(其中也包括方法),不同于"以西释中"的认识论研究范式,乃紧扣中国哲学固有之理路、命脉而展开、发展,强调主客交融、道学合一、德言一体。  相似文献   
2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青年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其教学是一个“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过程。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化繁为简、构建模块、围绕热点,通过“理实一体”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  相似文献   
208.
209.
《江西社会科学》2018,(4):98-103
阎连科早期的创作是以较为直接的方式书写乡土中国的内部权力构造,后来阎连科愈发感觉到现实主义成为阻碍其突破的枷锁,因此后期写作出现明显的转变,此时想象力成为阎连科创作的基础,并自创了"神实主义"。阎连科试图以一种不同于过往的文学表述方式,重新去关注中国这块土地,乃至整个民族、人民的命运。包括阎连科在内的许多乡土作家在书写乡土时,都不再满足于只是进行简单的陈诉,而是融合神话、寓言等方式去呈现这片土地上的一切,这也是对乡土文学第三条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210.
《南都学坛》2017,(4):57-60
"虚静"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中重要的精神和范畴之一,文化内涵丰富复杂。"虚静"源于道家哲学,也与佛家义理相契合。李商隐可谓佛道双修,他的诗歌必然会有"虚静"文化精神的涵养。李商隐诗歌中的"虚静"之美很独特,"虚"主要体现在意象意境的虚无缥缈、情感的虚泛朦胧之美、虚中有实的创作手法,"静"主要体现在诗歌中静的审美趋向、诗歌呈现的静美意象、静中有动的创作心理。李商隐不仅在创作心理和文学意境上受到"虚静"的影响,更有着超越了具体物象而与"虚静"本质相契合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