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1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67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637篇
社会学   178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杨华 《社会科学》2012,(9):154-162
清初诸儒的性论观虽不尽一致,但均力图摆脱理学思维的羁绊,以重建清代性论观。清初学人的性论观在性善问题上普遍注重"积累",在性恶问题上强调"习染",其中蕴含着清初学风由理学之"虚"转向朴学之"实"的内在学术逻辑,折射出鲜明的"弃虚蹈实"的时代义理。清初性论观的发展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转型与思想学风转轨之间的互动,而且性论观探讨中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表现出的新特点,深刻影响着"前近代"中国的思想走向。  相似文献   
912.
孔祥田 《阴山学刊》2006,19(5):71-75
杜威的哲学思想体系里面体现了西方历史文化所特有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是受到近现代哲学理性主义和近现代自然实验科学发展的影响而形成,是近代科学实验精神在其哲学思想领域的反映和表现.杜威科学精神包含四个方面理性精神;求真精神;求实精神;批判和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913.
本文从求真、求道两个层面重新审视了老子的人生哲学,认为老子的人生哲学积极有为,分析老子人生哲学之所以评价不高的原因,对老子哲学中“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等概念也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14.
屈大均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其史著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他的史学著述甚丰,其中《皇明四朝成仁录》与《广东新语》乃代表作。前者记叙抗清殉难志士事迹,成为后人研究南明史的重要典籍;后者记叙广东之天文地理、经济物产与历史沿革等,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地方社会经济史著。屈氏史著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史学思想:其一,屈氏历史观实源于朴素唯物主义宇宙观;其二,立足现实、面向当代、弘扬民族大义,是屈氏著史的准则;其三,经世致用,着眼于国计民生;其四,辩证地看待局部与全局,注重区域史研究;其五,以诗为史,诗史并举,相得益彰。屈氏史著具有“摭实”与“警世”两大特点,前者乃史学本质,后者是史学的基本功能,屈氏在这两方面的运用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15.
李国红 《船山学刊》2012,3(3):117-122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探讨了科学实践和道教修真实践的求真内涵.作者认为,科学实践从其起源上看,其求真内涵是确证理性主体的存在真理;而道教修真实践从其起源上看,其求真内涵是确证生命道体的自然真理.科学实践中由其求真内涵所导致的困境和问题有两方面:一是客体的主体反射性问题,一是主体的死亡带来的客体的意义丧失问题.而这两方面的问题可通过道教修真的求真实践得到补救.  相似文献   
916.
北魏太和十六年,孝文帝开始爵位改革,并实行实封爵制.北魏孝文帝为实封爵规定了明确的品级序列.这一品级序列以王爵为最高爵位,并包括不同品级的开国爵.在后《职员令》制定前,实封爵与虚封爵有各自的品级序列,但与国家的职官体系没有联系.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后《职员令》制定后,将实封爵与虚封爵(散爵)的级别相互交错编制一起,构成新的特殊品级序列,并将这一爵位品级序列融入职官品级体系中,因而形成了官、爵一体化体制.但国家在爵位的封授上,只能依据实封爵本身的品级序列,因此,实封爵的等级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917.
朱自清由原名“自华”改为“自清”虽为个人化举动却蕴涵深意,是对传统美学中尚“清”理念的接续和对尚“清”意识的再发现,同时也意味着朱自清在自身性格、言行、精神境界的自我设定上对“自清”之路的选择。然而,朱自清在“自清”的自我选择与时代语境、责任担当之间一直“不宁静”,折射出一代知识分子彷徨纠结的心智状态。故而,朱自清以散文、诗歌、文论等文本对尚“清”理念进行重新建构,使文本成为其“暂时超然”于“不宁静”状态的精神支点。  相似文献   
918.
《论崇高》作为美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其作者并非1世纪的朗吉努斯,而是3世纪的朗吉努斯。其“崇高”不是纯修辞学的含义,也不是纯美学的含义;而是蕴含了从修辞学向美学的过渡及二者的统一。人们对《论崇高》的判断,不是求真的逻辑判断,而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对文本意义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因此,我们应该从《论崇高》全篇整体的角度出发,从西方美学发展史特别是美学范畴、概念的演变史出发,全面、系统、完整的理解和判断朗吉努斯“崇高” 的含义。  相似文献   
919.
分析庭前会议制度的宏观功能和具体功能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知,庭前会议功能的异化已然出现。组织证据展示和调取、争点整理等具体功能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导致了具体功能的落空。上述具体功能和附带民事调解功能实践中超出其原有的立法目的及理论预设,导致了具体功能的溢出。庭前会议制度具体功能的落空和溢出对该制度“保障诉讼公正、提高诉讼效率”等宏观功能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产生了反制效应,即出现了庭前会议制度功能的异化。作为庭前会议制度功能异化之因应,重塑庭前会议制度具体功能,完善庭前会议的具体程序,进而推进证据展示和调取及争点整理功能的落实不失为一条可行路径。但是也需要明确,该制度的功能回归必须配合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而进行,否则难以完全解决制度功能异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0.
虚实关系是宋代哲学的重要理论课题。理学家曾以自己的实学对佛老的空虚观展开深入的批判。但在叶适眼中,理学之实实际是虚。叶适通过对《易传》文本的梳理和观点的重新阐释,否定《彖》、《象》以外其他各篇为孔子所作,认为从根本上支撑起理学理论的《易传》诸说,实际与佛老的专以心性为宗主走到了一起,从而泯灭了尧舜以来作为学术正途的内外交相成之道。叶适的揭示和批评对实学和理学本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