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91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24篇
丛书文集   418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938篇
社会学   129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61.
周瘦鹃精通外语,避免了时人随意翻译的弊病;熟悉欧美小说,对所译作品的选择具有专业眼光。他运用整体忠实而适度归化的翻译策略,使译作呈现出不同于"五四"翻译小说的才子笔墨。无论用文言,还是白话,其译文总是清新流畅,雅俗共赏,颇能引起民初读者的"兴味"。他大量翻译"哀情"小说乃是其主体精神与时代风尚双重建构的结果。若从"融才子笔墨与专业眼光为一体"的角度考察,他已经超越林纾、包天笑等译界前辈。在"新文学革命"前夕,他便开始更多地采用直译,使其译作呈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2.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唯情"的美学观和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以生死轮回的独创性手法,拓展了中国古典戏剧的表现领域。《牡丹亭》所承载的文学意蕴满含着"情"的独特内涵,同程朱理学的"理"形成了对抗之力。汤显祖所追求的人性解放,对爱情婚姻的自由,是其戏剧精神的深蕴之意。通过对"唯情"美学观的深度探析,进一步深透其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3.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应该关注品文悟情、思考等待、现场生成、终身发展,树立进步即生长、生长即卓越的理念。学会尊重、理解、思辨、赏评激励、资源共享,向生长式的语文课堂迈进。  相似文献   
164.
聂付生 《兰州学刊》2005,3(3):264-267
冯梦龙的情教思想以情本为逻辑起点,视情为万物生成之本;在此框架内,冯梦龙仔细分析了情本的内核,即情感、情欲、人本思想等,这是情本论的逻辑发展;最后以情教为旨归,与宋明理学殊途同归,构筑一个完整、系统的情教体系.  相似文献   
165.
礼是古代社会治理国家的根本规范和法则,是各个时期政府制定典章制度的根据.宋明理学家重礼并开创礼学的新时代,朱熹是其代表人物.退溪是朝鲜李朝朱子学大家,他主张礼有因有革,有常有变.礼在践履中从俗、从宜、从权,而逐渐韩民族化,也即创新的过程,其基点是"缘人情"而制礼.退溪与栗谷被后人称为性理学的"双璧".其礼学思想是以持身明理为要旨,事亲要孝,丧制当依文公家礼,祭礼以尽诚敬之情.栗谷门人金长生、金集父子对礼作了精深研究,使礼的韩民族化进程趋于完善,而礼义经世说是其思想特色,形成了李朝性理学的礼学派.礼学派实是性理学的践履派、实用派,其思想特点是民族性、创造性、时代性、仁情性,体现了退溪以后礼学家对于礼的解释学特点.  相似文献   
166.
《历代赋汇》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赋文学总集 ,也是汉赋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辑录汉赋多达 5 5家 ,计 1 92篇 (含建安赋 ) ,超过清以前所有的赋文学总集。编者将这 1 92篇赋作分为 32类进行编录 ,既展示了汉赋文学题材的多样性 ,又便于后人的仿作和研究。其分类思想多源于《艺文类聚》、《初学记》、《文苑英华》等书 ,而又根据赋文学创作的实际进行了一些归并、拆分和调整。尽管《历代赋汇》在辑录汉赋时尚有漏收、误收、重收、不标出处等缺点 ,但它仍堪称是我国古代汉赋编录与分类史上的殿军之作 ,至今仍无一部书可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67.
林继中 《东南学术》2002,(1):155-161
汉赋对“丽”的追求是文学自觉之先声。晋人倡情与丽结合,掀起文坛新潮。士族社会“及时行乐”之情与汉赋的娱乐功能相拍合,使南朝文学走向轻艳靡丽。于是汉赋积淀下来的审美经验在士族社会精神气候下长足发展,并影响诸文体,是为“赋化”。而“诗化”则体现在“意象化”上,从外在的穷形毕貌走向内在的情景交融。正是文学的自觉促成了文体分工与诗赋之消长。  相似文献   
168.
从中国传统思维看中国叙事文学的滞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 ,具有整体性、重“情”疏“理”等特征。中国叙事文学的滞后性 ,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第一 ,与中国传统抒情文学比较显示其滞后性 ;第二 ,与西方文学比较显示其滞后性。中国传统思维与中国叙事文学的滞后性之间存在某些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9.
情本体——实践美学的个体生存论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马克思开始,哲学已从认识论转向了实践论,此后,又转向了生存论。哲学的作用不在于探讨世界的本质,而在于探讨人生和命运问题。从“人活着”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向“人为什么活”,“活得怎样”延伸。“人活着”是哲学的出发点。“为什么活”,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伦理学问题。而“活得怎样”,则是美学问题。哲学的追问最后走向了美学,而历史的发展也同样走向了美学。发掘工具本体的诗情画意,实现自由而诗意地生存成为历史向今天的人们提出的现实任务。在工具本体所造成的物质力量之外,建设一种价值论、意义论的人生本体,已成为当务之急。这种人生本体,在信仰崩塌、道德形而上学同样归于失败的当今之世,只能是对人的普泛之爱和对自然的感恩、敬畏、尊敬与欣赏。  相似文献   
170.
把“欲”与“情”密切联系起来研究,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宋明理学把这个问题提到空前重要的地位,“理欲”是理学的一对基本范畴。理学在理欲问题上的保守性、狭隘性,对文学艺术起到钳制作用。朱熹对二程有所修正,他不满于别的理学家只说心性而不说情,自己用不少力气讨论情和欲,并且对人欲加以划分, 认为可以有“好的”和“不好的”之分,而不是象二程等人对欲一概否定。这就给人欲留下了一片得以存在、得以实现的空间,在理学严格拘管的背景下,这是一片很难得的空间。朱熹的一个贡献,是否定诗“序”对《诗经》“国风”里的大量情歌所作的政治影射的曲解,同时也是否定了程颐等人的阐释,而从“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的角度来解释, 为后人开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