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篇 |
民族学 | 24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3篇 |
理论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89篇 |
社会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玄奘开创的汉传因明是"百年中国因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了印度佛教因明的三个不同阶段,揭示汉传因明是解读陈那因明的一把钥匙。第二部分评述了百年来国际因明学界对陈那因明的错误解读对我国的重大影响。第三部分陈述了本论作者的一家之说,说明与美国理查德·海耶斯教授的陈那因明研究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并揭示梵、汉、藏因明文献所反映的因明义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2.
王敏琴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5):121-125
佛教能够在美国得以传播,首先得归功于汉传佛教的传入,汉传佛教早在19世纪中叶就在美国西岸悄然登陆,又在20世纪60年代后兴旺发达,再加上日本禅宗的推波助澜,藏传佛教又将其推到极致,使佛教在北美深入人心,影响到北美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43.
汉传佛教绘画与佛教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佛教在中国汉地的发展和传播 ,汉传佛教绘画逐渐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中国汉传佛教绘画 ,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其劝化世道人心 ,崇德兴仁的特征十分显著。同时 ,丰富多彩的中国汉传佛教绘画 ,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4.
郑伟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5)
在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方面,学术界走了大半个世纪的弯路.不少因明研习者从20世纪初起便丢掉了唐疏的优良传统,学日本、学欧美、学印度,照搬了许多错误结论.舍尔巴茨基的<佛教逻辑>认为,从古正理、古因明的五分作法到陈那、法称的新因明始终是演绎的.这有两个错误:一是拔高了古正理、古因明的五分作法,否定了陈那的贡献.二是用法称因明来代替陈那因明,否定了法称的贡献.印度学者威提布萨那的<印度逻辑史>用后起的法称才提出的三种正因(自性因、果性因、不可得因)来解释和代替陈那的因三相规则,完全混淆了历史文献,错解了两位因明大师的历史贡献.此外,日本文学博士大西祝的<论理学>,也对我国的因明研究发生重大影响.百年来国外的因明研究者大多数不了解汉传因明的历史地位,对印度佛教因明的两个高峰有着种种误解.唯有充分地认识到汉传因明对陈那因明的正确解读,才能避免百年来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45.
鲁克兵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8-12
双遮是一个表示双重否定的佛教因明术语,因其特殊的修辞效果而被用作辞格。这种辞格的主要特点是:被否定的双方互为反义;双方同时被否定,其间不存在时间差;被否定的双方所描述的是同一对象。双遮格有“非A也是非A”与“非A也是非非A”两种基本形式,所蕴含的内容尤其契合中国以儒道释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守中”原则及本体不可言说的观念,具有寄托理想,表达不满、无奈情绪或表达玄妙超脱的意境等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46.
张有才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2)
慈悲是佛教的根本精神,其义为与乐拔苦,它决定了佛教的伦理化特征,也奠定了其在汉传佛教伦理中的母德地位,即诸德之母,因为佛教中的戒律(制度化的道德规范)以及佛教诸应用伦理中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皆依慈悲精神而确立,皆体现慈悲精神、皆统摄于慈悲精神。佛教慈善则是慈悲精神的弘扬与践行,是佛教服务社会、饶益众生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7.
郑伟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70-75
印度陈那因明是论辩逻辑,其潜规则是不允许循环论证,而且出于公正、公平原则,规定立敌双方都不能循环论证。二张之文主张同品除宗,异品不除宗,即将循环论证的特权奉送给敌方,完全背离印度陈那因明的论辩逻辑特点,完全否定玄奘开创的汉传因明的伟大贡献。该文除从逻辑大辞典中引用"除外命题"辞条本身没有问题外,通篇都有问题。 相似文献
49.
沈海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以往的章太炎研究偏重于他在经学与训诂学方面的成绩,而本文着重研究章太炎在因明学上的贡献。本文探索了章太炎研究因明学的起因与过程,认为章太炎进行了因明、《墨经》与西方逻辑的比较研究,充分肯定因明在论证中的作用,这与梁启超、胡适等单纯肯定西方传统逻辑的做法有显然的区别 相似文献
50.
在因明的性质这一问题上,学界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因明就是逻辑,另一种观点则对此坚决予以否认。其实,后者是从狭隘的形式逻辑的角度立论的。如果从其论证方式与论证结构来详细考察,因明是一种典型的非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