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藏族因明学分为外明与内明。文章依据藏族古文献,对此基本概念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2.
中国逻辑史应当是以名辩为代表的我国本土逻辑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中国固有名辩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在我国的输入及其研究情况,分别属于西方逻辑史和因明史的考察范围,它们既不是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更不能将其作为区分中国逻辑史不同发展阶段的依据和标志。从中国名辩思想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先秦的创立时期、魏晋南北朝的持续发展时期、始于隋唐而终于明末的衰落时期、明末清初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复兴时期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深入研究时期等主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3.
本文在回顾哲蚌寺创建、哲蚌寺管理结构与组织、学经制度与学位考试的基础上,指出哲蚌寺既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又有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特点,加上哲蚌寺与历代达赖喇嘛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因此哲蚌寺在三大寺中始终具有特殊的优先感。  相似文献   
84.
[摘要]“百年中国因明研究”这一课题应以对印度因明两座高峰和汉传因明的正确认识为出发点,以面向未来的态度来总结过去,旨在于国际学界的广大论域中彰显中国因明的独特价值。本课题由五大专题构成:(1)百年因明研究的概述:以汉传对陈那新因明的正确解读为据,评析百年研究的功过得失;(2)百年因明的文献研究:总结百年来的文献研究,促成学界对梵汉藏文献综合研究法的充分认识;(3)百年藏传因明研究:总结藏传因明百年的历史进程,说明未来应在汉、藏因明的比较中弘扬藏传因明;(4)百年量论研究——以港、台学界为核心的考察:梳理百年量论研究,特别是港、台近来的研究,指出未来的中国量论研究要以因明方面的已有成果为指导;(5)因明研究——国际与中国的对话:总结百年来对国外研究的译介工作,及其对我国正反两面的影响,探讨我国研究如何在全球化环境下发扬自身优良传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学术界对满清诸帝宗教倾向以及有清一代佛教政策,存在不少主观误判:臆测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独尊理学、厌恶佛教,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是“灭佛”皇帝;断言满清政府对宗教之定位,是“除了儒教的三纲五常之外,甚至包括佛、道教在内的一切宗教都是非法的”;①甚至于将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旨在逐渐沙汰“问律律不守,问禅禅弗会”之“应付僧”与“教团败类”、还佛教以清净本然面目之清厘甄别僧尼举措,诠释成“是要以一种尽可能不引起社会动荡的方式,假以时日,将佛教消灭”,其手段比“三武一宗”之灭佛“更加阴险和毒辣”,如此等等.史学以求真、求实为旨趣与灵魂,不允许凭主观意志过度诠释、过度推衍,更不得以个人好恶杜撰假设、曲笔贬褒.本文以推援校磨浩如烟海之原始史料为基础,稽考钩沉,力争如秋潭夜月或清更胡笳般,再现清代汉传佛教政策流变沿革及其内在实质之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内地不少大中城市虽缺少藏传佛教寺院载体和传统信仰积淀基础,但少数城市居民通过人际交往、寺院朝拜等渠道接触藏传佛教,皈依上师,成为了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信众主要依赖微信、网络、新媒体进行组织宣传、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典学习、持诵咒语、叩拜供佛和捐赠寺院等信仰活动。西安市藏传佛教信众主要为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中青年知识精英群体,皈依上师主要为川、青寺院的高僧、堪布或住持。信众与上师之间虽然存在语言交流障碍,但是严格依照上师讲法课程及修法内容念诵叩拜,通过网络教室集中研习佛经课程,希望通过上师的指引加持和个人修行获得圆满成就。  相似文献   
87.
中国古代无逻辑论的主张并非始自今日,但近年来这一主张却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当今秉持中国古代无逻辑论者,既有承继以往学术界类似观点的一面,又有基于对近代以来的比较逻辑研究进行反思之后得出结论的特点。梁启超是对中国名辩、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首次进行系统比较的学者,他第一次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古代有逻辑"。在新的学术背景下,重新翻检梁启超的相关研究,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有逻辑"这一命题的原始含义,化解当今中国古代无逻辑论者对20世纪众多学者关于三大逻辑比较研究之成果所提出的挑战,均具有借鉴价值。同时,这种新的回顾,对于如何推进中国古代逻辑研究,如何使中国名辩、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的比较呈现新的气象,亦无疑会指出一种路向。  相似文献   
88.
逻辑的第三次传入导致了汉传因明研究的逻辑转向。比较和解读成为中国学者主要采用的两种研究模式。前者的研究焦点是三支式与三段法的同异性比较,主要结论是因明详密不如逻辑但独具特色。后者则对三支式赋予新的解释,形成的主流观点是:因明论式具有演绎兼归纳的特性。  相似文献   
89.
因明的语用属性发乎自然,无可争议,此一属性也是因明别于西方逻辑和中国墨辩的一大特色。这样的特点尤其在陈那新因明的过论中得到了集中的彰显。新因明的宗九过,无论是以语用学的社会公约性为参照还是以语言的合作原则为标准,都具有语用学的因素和色彩,而对此方面的探寻研究可以挖掘因明学研究的新价值,拓展因明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90.
佛教是 9— 15世纪间维吾尔族祖先回鹘人所信奉的主要宗教 ,对维吾尔族的历史文化影响甚巨 ,但史书记载甚鲜 ,幸赖敦煌诸地出土的大批回鹘文佛教文献 ,才使这一史实逐渐明了。本文以这些文献为依据 ,指出回鹘文佛经大多转译自汉文 ,另有一部分译自藏文 ,仅有极少数译自梵文或吐火罗文 ;回鹘之佛教术语多取自汉语 ,而非梵语 ;回鹘佛教文献的语言也深受汉语的影响。文章进而指出 ,回鹘佛教实际上可视为汉传佛教在西域的一种翻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