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51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502篇
理论方法论   89篇
综合类   1356篇
社会学   122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中国古典戏曲描写中,"咒语"常出现在唱词和科白里。就形态上看,可分为自咒与他咒两种类型;就内涵上看则涉及爱情生活、巫术攻侵、战事、佛道文化等等方面。对这些咒语事象作民俗文化学角度的考察,探究它们的形式、内涵、源流、变化及其在其它文体文献中的反映,可以见出文学母题学的传承性意义,以及戏曲作品"叙事单元"模态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2.
女性、民俗和政治,三者并不仅仅是由抽象概念构成的宏大叙事关系,而是在具体时空中彼此嵌入并有着明确指向的研究课题。城镇化进程中,普通农村妇女在民俗生活提供的各种可能渠道中参与村委选举、监督征地利益失衡、培育女性民间社会团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等,实践了一条独特的"村庄政治"参与模式。农村妇女"村庄政治"参与模式实质是城镇化带来的"民俗生活的政治化",女性民俗的社会理性凸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转型农村社区妇女生活"新传统"。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需重视引导"女性民俗"于农村妇女"村庄政治"参与模式的实践功能,这将是推进"社区善治"理想一条可供选择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3.
绛州鼓乐是新绛县最具代表地域性的民俗活动之一,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2006年6月被列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乐种丰富,而且历史悠久,在当地的民俗民事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锣鼓乐的产生、发展作以研究。  相似文献   
54.
民间工艺美术是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产物和载体,关于民间工艺美术品的研究,对于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民间工艺美术品的民俗性、生活实用性、精神审美性等基本属性,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之据。  相似文献   
55.
袁瑾 《兰州学刊》2009,(9):181-184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宋词文化批判兴起,民俗文化就成为宋词研究的一个新视角。评论者或从宏观的大文化视野关照宋词的产生以及担负的社会文化作用,或将之作为某个历史时期民俗生活材料的记录,在历史层面上进行信息的还原。但是,由于民俗具有生活相和风习的文化意识两个层面,它对宋词创作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风俗画、世态人情的表层展示上,它在更深层次影响着词人的创作情感和艺术思维,以传承性的巨大感染力约束着词人的创作。文章拟就从民俗对词人创作过程的影响切入,探讨民俗文化与宋词创作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56.
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同属于古百越族后裔,他们是一对血浓于水而又割舍不断的亲兄弟。清代《琼黎一览图》和《番社采风图》正是这两个民族社会生活的缩影,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基因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57.
西藏当代民俗散文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西藏当代散文创作 ,不可回避的是西藏当代民俗散文的创作。“民俗散文”在西藏的勃兴与目前国际、国内正在掀起的“西藏热”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 ,无论是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旅游、探险家 ,还是艺术家、哲学家、史学家 ,甚至收藏家都把视角和嗅觉调适向西藏。在此基础上催育而生的西藏当代“民俗散文” ,自然从一起步便格外引人瞩目。但是 ,认真审视西藏当代的民俗散文创作 ,其本身却沉陷在文艺创作与学术研究难以区分的两难境地。而某些人的一味倡导之举 ,既将问题掩藏在表面的繁华之中 ,同时 ,也使人无法看到西藏民俗真实的潜藏和丰…  相似文献   
58.
白族乡民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界市桑植县白族乡招待客人就餐,最喜欢设民宴。所谓民宴,就是按乡间规俗,酒 用乡里酿的,菜用乡里种的,粮食用自家产的,简单而又雅致,别有风味。 就餐地点一般设在吊脚楼厢房火坑里。锅里炖着鸡、鱼、鸭、肉等美味佳肴,一只铁撑 架骑在火中,柴火噼啪地响着,火苗呼呼地舔着锅,锅内扑扑腾腾飘着浓浓的香味。柴火的 香和菜肴的香便弥漫在整间屋子里…… 白族乡民宴第一个特点是菜味极辣,品种多样。山里人炒菜最讲究“辣”字,素有“土 家族人不怕辣,苗族人家辣不怕,白族男女怕不辣”之称。菜的品种很多,全是自家种的。 如“…  相似文献   
59.
在现代汉语中,“傩”这个字早已被列入生僻字的行列。事实上,在传统的华夏文明中,“傩”是历史久远并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具有强烈宗教和艺术色彩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起源于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在江西省中部山区一个叫石邮村的古村落里,抑扬顿挫的牛皮鼓声在每年大年初一早晨清冷的空气中响起。神秘古老的傩面具随着刚劲简洁的肢体语言超越时空般地出现在一个个历经岁月洗礼的场景中。在这个民间传统信仰普遍缺失的年代,这个偏僻的村落以“傩”的形式固守着汉族——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源于自身的,最原始最本真的精神…  相似文献   
60.
一2002年秋,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些民族学学者专程赴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民族服饰,当他们来到湘西、贵州、云南、广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时,看到的却是与汉族地区毫无二致的西装T恤和各式流行女装,原汁原味的民族服饰已经很难找到。专家们在痛心疾首之余,不禁大声疾呼:“民族服饰正在以空前的速度从民间消失,抢救民族服饰已经迫在眉睫!”无独有偶,2002年下半年,一个国外民族学考察组到苗族聚居的花垣县考察,参观一个曾经获得过“民族文化村”称号的少数民族村。虽然县民委事前曾要求全体村民都要身着民族服装,但当考察组进入该村时,却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