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13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657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魏晋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一动荡的岁月里,儒家传统的理想完美人格———名实相符、德才兼备、忠孝双全逐渐解体。面对苦难的现实和理想破灭的精神痛苦,魏晋士人对两汉以来的神学化儒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同时把智慧的触觉伸向了对人的自我存在的价值的探寻。这种探寻赋予了魏晋士人冲决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精神束缚的力量,同时也使他们逐渐走向"自觉"。教育也随之实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转向:由偏重伦理道德教化功能到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教育走向了"自觉"。  相似文献   
62.
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 ,导致儒学的衰微。经历了建安时期的尚实用之后 ,道学、佛学与儒学的相互渗透 ,整合成了玄学和清谈的社会风气。从建安到东晋 ,不同的名士风度暗示着文人人格在新的文化环境下的变迁。散文也因之产生变化 ,其清峻通脱、纵横使气和师心独见、校练名理成为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63.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尚美时代"。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仕途艰险、生死难料,黑暗动乱年间的文人名士深切感受到了前途的渺茫,理想的破灭,从而放任性情,追求眼前享受,对各种美产生了狂热追求。玄学与佛学的传入,使这一时期的审美标准趋向多元化,注重从美的角度对人的个性、情感和才能加以品评。西晋文人潘岳无论其俊秀姿容,还是其性情与文采,均符合当时审美标准。另外,潘岳自身善良重情,对母至孝、对妻专情,亲情感人、友情真挚,做官清政为民,其勤政爱民的事迹至今仍为后人传颂。中国历史上才貌双全的俊男虽然众多,像潘岳这样能够生活在尚美时代,能够符合审美标准,能够如此至情至性的俊男却屈指可数,因此,无论时代审美观如何变化,他都将是中国的美男符号,是中国理想美男子的标准。  相似文献   
64.
石云涛 《中州学刊》2008,(1):183-193
丝绸之路起点可分为历史起点和空间起点,应该肯定张骞出使西域对于丝绸之路开辟的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但由于各种原因,汉唐间丝绸之路空间起点发生过迁移和变化.作为丝路起点城市的内涵,一般公认西汉时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没有争议,但东汉时丝路起点则延伸至洛阳,其时洛阳在中西交通方面的地位首屈一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多个政权对峙状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造成丝路起点的迁移和多元化,在一定时期洛阳、平城、邺城、长安都曾发挥丝路起点城市的功能.隋唐时长安、洛阳成为帝国东、西二都,在中西交通方面各有优势,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时有盛衰,共同成为丝路起点的明星城市.  相似文献   
65.
王许林 《江淮论坛》2001,(5):101-105
苏轼作为杰出的赋家 ,其赋内容上包蕴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关心国计民生的理念 ,顺应自然、旷达开朗的襟怀 ,务实合理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追求等 ,以及美景、真情、妙理的和谐融合、小中寓大的自然物象、神思妙想的奇幻境界等审美品格和特色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漫论阮籍     
《晋书·阮籍传》中的一段评语 :“魏、晋之际 ,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 ,籍由是不与世事 ,遂酣饮为常” ,长久以来 ,人们奉为至论 ,但这段评语却有问题。首先 ,“名士少有全者”并不成立 ;其次 ,阮籍“不与世事”只是他在投靠司马氏之前一段时期的处世态度 ;再次 ,《为郑冲劝晋王笺》表明他最终投靠了司马氏集团。而且 ,这篇《劝进笺》的写作时间应是公元 2 5 8年 ,而非阮籍过世的同年———公元 2 63年 ,故阮籍“忧患终”的传统形象不足信  相似文献   
67.
魏晋嬗代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讨论颇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魏晋嬗代过程中一些关键事件和人物的考订,分析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原因和依靠的主要力量。对司马师在魏晋嬗代中的作用和功业进行了考证和阐释,并对齐王攸地位的形成过程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68.
在北宋后期的赋坛,黄庭坚是继苏轼之后的又一位重要作家。黄庭坚充分认识到个人修养与辞赋创作的关系,也认识到超越辞赋的创作传统必须建立在继承、融会传统的基础上。他的散体赋或表现道德情怀,或探索艺术人生,见解深刻,情韵悠远,语言精警。他的骚体赋继承并发展了骚体传统,充分展示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对道德完善的追求。在艺术上,他的赋重在传神写意,使辞赋中的铺张描写赋予诗意般的韵致,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辞赋描写心灵感受的功能。他的赋重兴寄、重含蓄,融会传统,自由挥洒而又不逾规矩。  相似文献   
69.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大变革的特殊时期,随着整个社会的重大转折,人的文化意识形态也会随之改变,玄学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转变的主要理论之一,它对中国文化中自然观念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催化作用。同时,也对中国山水画的开端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使处在萌芽状态中的中国山水画完全脱离了以前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状况。  相似文献   
70.
把“夸饰”作为一种文风来谈,它不单单是辞赋所独具的,而本文就是针对辞赋的内容、形式和功用而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