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42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457篇
社会学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71.
魏晋时期的祭天礼制,主要以郑玄的经学思想为基础。魏晋时期的宗庙祭祀主要承续两汉礼制,在围绕"孝"和"礼","私"和"公"的问题上,曹操从"公"的角度主张遵从"礼",晋元帝从"私"的立场寻求"孝",这有助于从儒家教化角度建构社会民风。魏晋时期民间层面的祭祀,随着佛道两教逐渐推广,新的神灵崇拜祭祀模式形成。  相似文献   
172.
清谈,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亦称"清谭"、"玄谈"。可追溯到东汉末年,当时朝廷腐败无能,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导致太平道、黄巾军揭竿而起,一批有正义感的文人士大夫遭遇各种困厄,迫害,却无力扭转乾坤,不得已逃避于老子、庄子等所谓  相似文献   
173.
肖能 《理论界》2009,(1):161-162
器量这个评判人物的范畴大行于魏晋,一方面源于把人自身视为独立的价值存在,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器量在实践中所起的作用.由此决定了自觉追求器量成为魏晋士风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74.
申屠蟠以才学和孝义得"高士"之名,多次拒绝征举,在汉末政治动荡年代与激进的"党人"不同,取全面回避的态度.作为彻底的"处士",申屠蟠始终不与当政者合作,表现出"崛然独立"的立场."梁砀之间"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也构成特殊的文化空间.以"梁砀"为中心辐射形成的文化圈,先后有汉初刘邦功臣集团和汉末曹操功臣集团的发生.出身陈留外黄的申屠蟠曾经长期生活在这一文化圈的外围.他的人生道路选择与指向政治成功者不同,成为"处士"的模范.而后世对申屠蟠的评价各有褒贬,亦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人等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5.
鲁迅的文章思深力遒、酣畅淋漓、纵横千古、形式活泼,而其好立异说与"善骂"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以"尖锐锋利之目光"和"精密深刻的头脑"著称的"师爷气".鲁迅在魏晋士人特别是嵇康身上汲取文化素养,这一主动性选择激活了其与生俱来的地域文化基因中的"师爷气",最终形成以冷峻、缜密、犀利、深遂著称的文风.鲁迅"师爷气"的形成是其与当时黑暗现实抗争的外在表现,更是其内心世界中对独立精神追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6.
177.
中国古典形神艺术论导源于先秦时期的庄子,中间经过了一系列理论转换环节而确立于魏晋时代.经过魏晋时代的发展,形神论不仅成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主要法则,而且又为其以后向书法、文学、音乐、戏曲等其他艺术门类渗透,进而演化成为中国古典艺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8.
《搜神记》作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记载了魏晋及魏晋以前的怪异之事,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体现了魏晋时期人们的普遍认识和个体意识的觉醒。从《搜神记》文本出发考察其中所展现的魏晋时期人们的思想状况,可以挖掘出儒学衰微,关注个体生命价值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79.
兴起于汉末魏晋的人物品评,蕴涵了一个内容丰富、相对完足的审美体系,标志着中国古代人物美学观念的成熟.而在人物品评中形成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如“形”“神”“才”“性”“情”“识”“度”“器”“量”以及“清”、“通”、“简”、“远”等,则分别构成了魏晋人物美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评价体系.这在中国审美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0.
汉灵帝设立“鸿都门学”宠用辞赋之士,招致了朝臣的激烈谏议,成为当时政治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同时也是汉末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历来学者虽有论及此事,但缺少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从汉代文学与儒学的复杂关系入手,展示鸿都门学的设立在学术上多方面的背景;然后通过分析汉代选举制度的常规,指出激发“鸿都门学事件”之深层原因在于触动汉代以德行儒术为内容、以乡举里选为规范的人才选举制度。论文还认为鸿都门学事件与党锢事件联系在一起,与东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衣冠大族与单家寒门的社会阶层结构也有内在的关系。论文的写作目的也在于通过鸿都门学士事件的考论,展示汉代儒学与文学的关系、汉末文学的发展态势及其所处的复杂的政治与意识形态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