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51篇
人才学   30篇
丛书文集   380篇
理论方法论   77篇
综合类   1709篇
社会学   13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久前,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李玉侠着人打电话给我,说有一部书要寄给我。几天后,收到她寄赠的仲跻昆教授译的《阿拉伯占代诗选》。李玉侠是该书责编,她知道跻昆是我们夫妇的同窗好友,也知道我们虽不问译事,却一直关注着阿拉伯文学,她负责的书一出版便忙寄赠我们,让我们先睹为快,分享译者与编者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语言学界对汉语外来词进行自觉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半个世纪以来汉语外来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动物习语在英汉语中有广泛的应用,英汉语中的文化异同之处也同样反映在其丰富的动物习语中。文章对英汉动物习语中蕴涵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地比较,归纳出其中的异同,并探讨了它们产生的根源。最后强调:英语学习者应重视英汉动物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并在跨文化交际中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4.
吴果迟 《老年人》2003,(6):36-37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云南发生了“马嘉理事件”———英国翻译官马嘉理在腾冲被杀。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为此对清廷虚声恫吓,大肆讹诈。清王朝内忧外患,表示妥协,乃派李鸿章与威妥玛签订《烟台条约》,除赔款及增开商埠外,还答应派一名使者去伦敦,向英国女王当面谢罪。英国当时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清廷打算将这名使者留驻伦敦,作为大清国派驻英国的公使。这样,对派驻的使者就必须有所挑选,要求具有相当的地位、才能和声望。时任福建按察使的郭嵩焘首当其选。中国要向外国派出长驻使节,这是破天荒的事。在一班守旧官员的心目中,“天处乎…  相似文献   
15.
英汉存在句:基于句法和认知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句是英汉两种语言共有的特殊句型,在两种语言中均有其他句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句法结构、语义功能、信息结构和认知心理四个层面入手,探讨英汉存在句的相同和相异之处.进行两种存在句型的对比研究,旨在解释英汉存在句的生成规律和深层机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篇章语言学研究的深入,我国翻译研究开始朝语篇层次拓展,英汉语篇对比和分析逐渐受到重视.以Halliday与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为基础,参考M.Heoy关于词汇衔接的发展框架,对比分析了英汉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模式,包括英汉词汇的重述和搭配等方面.尽管英汉语篇中都有词汇衔接模式,但在英汉互译时,考虑运用该类手段促进语篇连贯时存在的差异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模糊美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古诗翻译问题.首先从模糊羡的结构层次谈起,然后概括中国古诗在形式、意象和意境上的模糊美特征,接着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问题,从而得出汉诗英译的原则应是尽最大努力保留汉诗的意蕴,保留中国文化底蕴中意境的模糊美,使汉诗英译达到传播中国精髓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诗歌翻译要忠实于原作,但这并不意味着译作对原作亦步亦趋,生搬硬套。译者要在原作的制约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再创造”。“再创造”是法汉诗歌翻译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不同的创造形式,又形成了法汉诗歌翻译中忠实性、牺牲性、叛逆性的创造风格。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大多把目光集中在“域内”汉籍的研究上,而对“域外”汉籍,则很少涉及。近20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在域外汉籍的整理和研究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刊此次邀请七位这一领域的“拓荒者”,他们对域外汉籍的界定,域外特别是东亚的汉文小说、诗歌和戏剧的具体情况,域外文人对中国原作的拟效,国内汉籍的东传以及百年来中国文人对域外汉籍的寻访,都作了精练而全面的介绍,并提出许多尚待研究的问题。本期刊发域外汉籍研究的一组文章,就是希冀能引起更多学者对这一问题饶有兴趣的探索、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央文献排比修辞的频繁使用起到了增强语势、突出重点、使句式结构条理清晰的作用。本文以十九大报告及其俄译本为例,尝试基于译文与俄罗斯媒体中新闻报道的对比结果对排比修辞的俄译策略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提取公因式,合并同类项”“舍弃复现结构,按照原文原意分别译出”“保留复现结构,遵照原文形式依次译出”“改变复现结构,转换复现词词性”以及解释性翻译等五种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俄译策略,以期对中央文献俄译研究以及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