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51篇
人才学   30篇
丛书文集   380篇
理论方法论   77篇
综合类   1709篇
社会学   13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从文学翻译中的复译现象入手,分析了复译本出现的原因及必要性,揭示了复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正确进行复译活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2.
笔者在研读许渊冲《唐诗三百首》译本的基础上,分析了译者在无法使译文自然押韵的情况下采用的权宜之计和强行的押韵策略,并从语言、句子表达、风格等方面来分析这些权宜之计和押韵策略对译文的影响。进而以整个译本的质量来论证这些强行的押韵策略只是给译文披上了漂亮的押韵外衣,而译诗在本质上却无法称得上是自然、地道、不折不扣的英语诗。押韵俨然成了译者独创性的陷阱,译者愈想创新,采用权宜之法,离其所制定的翻译原则愈远。  相似文献   
43.
目前有不少学者感叹,中国的当代文论如果离开了外国文论的思想资源,几乎会陷入失语症的窘境,故而有必要考虑中国文论的外译问题.中国文论的外译以及中国文论之走向世界,目前能够提上议事日程的主要是已经非常成熟、称得上博大精深的古代文论;而古代文论的外译并不能代替当代中国文论本身的创新,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文学创作现象、文学批评现象和文学理论问题,因此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文论.具体说来,每个时代文论的创新或贡献主要在于是否能提出自己原创性的关键概念、关键命题以及建立在这些概念、命题之上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4.
中式艺术菜名在中式菜谱汉译英翻译中最难处理,最具争议。针对中式艺术菜名的翻译,依据运用修辞手法的不同把中式艺术菜名分为比喻型、吉祥语型、典故型、诗句型和夸张型等五大类型,并参照海外著名中餐厅与西餐厅菜谱,为不同类型艺术菜名探讨恰当有效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旨在弘扬中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45.
清末满族英杰汪笑侬、英敛之,是最先将毕生精力,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化及文学伟业结合起来的满族人.他们各自的社会理念与文化作为不尽相同,却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小视的功绩.  相似文献   
46.
针对近年来特别活跃的复译现象,本文借助于文化语境需要动态重构而并非简单的文化移植这一观点,结合关联理论,指出复译的必然性,并提出译文变化的一般规律——从归化走向异化,这也正是译文逐渐重构源于文化语境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47.
胡适的白话译诗为中国白话新诗注入了现代性的血液,中国白话新诗的现代性是翻译的现代性。不仅如此,胡适将白话新诗看成是文艺复兴和再造文明的利器,其白话译诗,作为引进、借鉴和模仿西方精神文化的一种形式,实质上暗含了胡适为寻求现代政治经济文明而模仿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动机,所谓历史的可译性是也。  相似文献   
48.
人们将自己亲身体验的上下、内外、前后等表示空间的意象图式投射到表示数量、状态、范围等抽象事物中去,进行空间隐喻化的认知。以人们身体行为为基础的这种空间隐喻,在表义中显示出极大的倾向性或规律性。本文主要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数量、状态和范围等方面的空间隐喻化认知,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9.
李清照词牌英译方法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郦青 《民族论坛》2005,1(4):49-53
词牌是词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了众多的典故、人名和地名等内容。本文以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词牌英译为例,将其词牌英译归纳为直译、音译、意译和加注法四种方法,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跨文化翻译理论的有关内容,指出意译法是其中较为合理的一种翻译方法,而直译法与音译法无论在传达原文文化内涵还是在读者接受方面都不足取。  相似文献   
50.
英汉语“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中心、最普遍的方面之一。而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为了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情感隐喻的实质,本文以人类的其中一种基本情感“悲伤”的隐喻表达作研究对象,主要从心理和生理角度入手,对英汉两种日常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对比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