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51篇
人才学   30篇
丛书文集   380篇
理论方法论   77篇
综合类   1709篇
社会学   13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旅游翻译的三维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对外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翻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尝试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指导旅游翻译,探讨了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生"与旅游翻译中"三维"转换的内在联系及翻译操作的策略选择,重点通过旅游翻译的实例分析研究旅游翻译三维转换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2.
53.
在如今网络大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异军突起”,而且“风景独好”,在国内本土形成了关于“互联网+”的巨大产业链,同时一大批优秀的网络文学纷纷走出国门,在海外掀起一股中国“网文热”。从跨文化视角对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网络文学“走出国门”面临的问题,并发起了对未来的展望,抛砖引玉,期望引发对网络文学“走出去”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4.
诗界革命是多元发生的、本土化的、保守的汉诗改良运动。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既有诗的因素,更有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变革等非诗的因素。晚清诗坛的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既对抗更和解的局势决定了诗界革命的保守改良性质。保守也来源于那些热衷改革的进步文人,他们在政治体制上不得不“全盘西化”,为了求得心理平衡,甚至因为自卑而产生自负,他们更加重视甚至高估本土文化,加上当时对外国诗歌的“先进性”的了解远不如对外国科学及政治体制的了解。古代汉诗特别是定型诗体格律诗体成了封建专制的象征物和封建文人聊以自慰的心理寄托品。在社会改革大潮冲击下,他们只愿意对汉诗进行“本土化”改良。因此诗界革命只在汉诗的语言特别是词语上作了适度的改良,根本没有涉及到汉诗文体的两大基本成分——诗体和诗家话的实质性变革。诗界革命采用保守的改良方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5.
56.
饮食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大多数公民以及海外友人虽有意愿去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但能够真正接触到中华特色菜肴背后典故的机会少之又少。项目组所开展的"典故菜肴"背后的文化故事实践推广,得到国内外爱好者与餐饮单位的极大喜爱与认可。  相似文献   
57.
习语一直以来都是同传译员在实践中的一个难点.拟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运用目的性法则、忠实性法则、连贯性法则,实例分析变译理论及其具体变译手法对同声传译中习语翻译的指导作用,并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对同声传译中习语的变译处理尺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58.
变译是结合文化语境的删繁就简的变通翻译方法。汉语歇后语的变译要在领会歇后语表层意义和蕴含意蕴的前提下,结合源语文本的语境和语用因素,进行译语的仿拟和改写,从而在归化和异化之间,做到既忠实源语,又找到译语的对等成分。  相似文献   
59.
风格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风格翻译不仅是思想内容的传递,也是语言形式的转移。本文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论述了风格的可译与不可译,并由此探讨了文学翻译创作的三个空间——思想空间、理解空间和表达空间。本文认为,正是这些空间的存在,文本才能在翻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60.
通过《大正藏》与王文颜著作中有关玄奘译场的记载,考证了玄奘译场的职位设置和译场布局.除了作为译主的玄奘,还有笔受、证义、缀文(证文、质文、饰文)、证梵语梵文(证梵语)、字学(正字)、执笔、文官监阅(润色、监译),以及“守卫”数名.玄奘译场各职位责任明确,译者(译经僧)来自全国各地,各具专业优势.农学典籍英译可以仿效玄奘译场,设立译主、证义、缀文、小学类等职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