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51篇
人才学   30篇
丛书文集   380篇
理论方法论   77篇
综合类   1709篇
社会学   13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作为中国翻译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翻译美学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研究。若仅从翻译审美客体和翻译审美主体角度探讨翻译审美再现缺乏新意,而将翻译美学与会话含义理论相结合则不失为新尝试。  相似文献   
992.
功能翻译理论中指出目的论对于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是该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翻译理论家弗米尔所说:翻译是人类交际中不可或缺的行为,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行为。翻译是为了实现不同文化间交际的完成,因此译入语的文化必然会影响翻译结果的实现。(Nord 2001:27)电影片名是电影的商标和广告载体,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译入语观众对电影的接受度和电影的市场预期值。以实现电影片名的信息传递,激发观众的观看欲等功能为目的,译者应当采用直译、补译或创译的电影片名翻译策略。本文笔者选取一些西语国家较有知名度的影片为例,试析其翻译方面的特点,从而探讨在西语影片名汉译上的策略和方法及其在西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3.
在某些社交场景,使用“婉言”是必要而悦人心意的。在某些共同的主题上,英语“婉言”和中文“婉言”能够表达相同的情形。由于不同的宗教和政治信仰、传统习俗、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因素,英语和中文“婉言”的运用在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994.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重要的政治文献,是中国政府对每年的工作所做的总结与展望。《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现状、形势和政策。归化和异化是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译者只有加以权衡、灵活恰当地运用这两种方法,才能创造出最佳的译文,以更好地实现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995.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在以全球化语境为基础的社会中,英语文学的发展打破传统的英美文学的范畴,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对英语文学教学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并且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识.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新时期英语文学中跨文化意识的主要作用以及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为英语文学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6.
《周易》是一部蕴藏无穷智慧的宝典,拥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以《周易》的哲学思想为理论依据,复译原因可大致做如下阐释:(1)文无定诠:文本的开放性;(2)言人人殊:译者的主体性;(3)人以群分:读者的差异性;(4)言随时变:语言的时代性。这些阐释为进一步从大易的视角研究复译的相关问题做了一定的铺垫。  相似文献   
997.
"前后"一词作为中日同形类义语,在中日两国语言中的含义大体相同,但也存在着细微的不同之处。更准确的说,词语的含义虽然相同,但和部分词语组合在一起使用时或者根据使用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这一词语在两国语言中的用法和意义也有所差别。文章将对从"前后"一词中日两语的定义方面入手,以「中日対訳コーバス」中日两国文学作品中该词语的实例及译文为分析资料,进而对中日"前后"一词中日两语的用法的异同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98.
英汉国俗语义差异性表现为一语独有、截然相反、大相径庭、大致相同、大同小异等方面。这种差异性产生原因在于民情风俗不同及历史、宗教文化、地理环境差异等。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从"文"派与"质"派之争入手,采取历史的视角,探寻佛经译论的嬗变轨迹,探讨译论中的"直译"、"意译"和"新译"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意境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杜文秀在对外关系问题上,他的态度是完全正确、坚决的,即决不允许侵略者以"探险队"的名义进入云南探测道路、绘制地图等,并命令他们即刻离境.而所谓"回教国"问题,不过是一份散发在西藏、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阿拉伯文传单,被称为是一份"稀奇古怪的文件",早在100多年前有人就否定这份传单与大理政权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至于刘道衡出使英国,通过大量的新的资料研究显示,如<上杜公书>与<上英皇书>的剖析,英缅政府及伦敦方面对刘的怀疑等等,刘的所谓出使英国完全是他个人的行为,他以各式各样的手段从政治到经济,都满足了自己的欲望.而所有这一切,均与大理政权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