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69篇
  免费   1044篇
  国内免费   271篇
管理学   4023篇
劳动科学   253篇
民族学   802篇
人才学   1011篇
人口学   258篇
丛书文集   11828篇
理论方法论   2383篇
综合类   25453篇
社会学   4175篇
统计学   698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661篇
  2022年   688篇
  2021年   805篇
  2020年   772篇
  2019年   644篇
  2018年   372篇
  2017年   705篇
  2016年   732篇
  2015年   1349篇
  2014年   2830篇
  2013年   2496篇
  2012年   2746篇
  2011年   3725篇
  2010年   3679篇
  2009年   3836篇
  2008年   4843篇
  2007年   3638篇
  2006年   3122篇
  2005年   2767篇
  2004年   2272篇
  2003年   1859篇
  2002年   1684篇
  2001年   1515篇
  2000年   993篇
  1999年   606篇
  1998年   320篇
  1997年   287篇
  1996年   250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21.
马克思通过分析经济的政治性质,开创了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经济政治学.它反映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描述和批判的统一,有效地沟通了马克思思想中的实然和应然的张力.因此,经济政治学既体现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实质,也显示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相对于西方规范性政治哲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2.
洛克论宗教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的《论宗教宽容》,是现代西方处理宗教冲突的基本理论依据。但新近发现的文献表明,洛克早年是反对宗教宽容的。本文将洛克对宗教宽容的几次讨论放在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宗教冲突的政治背景之下,指出洛克前后期虽然主张不同,但都遵循同样的理论基础,即《第二篇政府短论》中提出的"神法—人法—兄弟法—私人法"的法律结构,只是针对英国现实问题,在这一框架当中适当调整。无论他主张宗教宽容还是不宽容,目的都是为了清除天主教在英国政治中的势力,围绕圣公会建立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他晚年与普洛斯特有过多次争论,但所涉及的并不是原则性的分歧。我们今天思考宗教冲突与宽容问题,应该看到洛克宗教宽容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3.
不懂日语的我们一行五人,在日本访问全靠翻译小丁。这在正式的工作场合没有什么问题,在日常起居生活和参观时,一个翻译就顾不过来了。好在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有时上下文一串,也能蒙个大概。这么想着,小丁不在身边时心里也就不抖豁了,一个人尽管放心大胆地四下里张望。但日语中的汉字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汉字,有时虽说意思没错,读出来却很滑稽,常常逗得我等或忍俊不禁,或扼腕感慨,于异国他乡平添几分乐趣。  相似文献   
124.
不久前,为女儿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念到最后,小女孩冻死前在火柴的光焰中看到死去的祖母时,女儿惊异地问:“爸爸,你怎么哭了?”  相似文献   
125.
卢梭美育思想集中表现在他对审美追求的论述中。卢梭对审美主体的审美欲望、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有着独特的理解,他关于自然欲望和社会欲望的区分、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比较以及对人与自然的统一作为美育最高理想的思考,对于批判当下泛审美化的现实和启示陷入困境的美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6.
语言风格是相对于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而言的.不同的作家、不同题材的作品往往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的文雅、有的通俗.同一作家、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也并不一定是同一语言风格,有时写的文雅.有时写的通俗.这些都是语言风格问题.但如果同一作家在同一作品中采用文雅和通俗两种互相对立的语言风格描写一种事物或情形,就不在再是单纯的语言风格问题,而是运用文雅和通俗两种互相对立的语言风格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并且这种修辞手法已经在文学作品中定型化和格式化了,通常被称之为"雅俗格".  相似文献   
127.
应用唯物辩证法方法,研究汉语生成的基本过程。该过程和认识论有直接的联系,两者的主体结构是相互对应的。汉语是在一个疑问词的两次大分裂中生成的,具体表现为感觉=知觉+概念的形式。日常生活中总体上驾驭人们实践的东西,既不是单纯的感性认识也不是单纯的理性认识,而是中和了这两个方面的感觉。过去认识论和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鉴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有可能在此项研究中得到修正。  相似文献   
128.
叠词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格,能带来特殊的语言表达效果。叠词形式多样、功能不一,在传达情感、强调意义和创造意境等方面颇具功效,其使用可促进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艺术统一。在结构工整严谨、对字词精炼传神、美学效果要求较高的汉语古诗词中,叠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聚焦汉语古诗词中叠词的常见类型、特殊功能,关注其英译的策略原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9.
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对文化人类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发展了他们创立的唯物史观,<人类学笔记>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其代表作.他们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以探寻一般发展规律与具体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0.
钟仁 《人才瞭望》2008,(5):69-70
在人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许多未被认识的东西,其中之一就是对人本身的认识,这不仅表现在对人的生命秘密的不了解,也表现在对各种能力、水平、性格、工作倾向等的难以了解。我们中国的语言中有不少关于人心难测的成语,比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在激烈的人才争夺中,用人单位不可能用“日久“的方法来识别急需或重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