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9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管理学   684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273篇
人才学   245篇
人口学   46篇
丛书文集   2515篇
理论方法论   402篇
综合类   9737篇
社会学   885篇
统计学   73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957篇
  2013年   849篇
  2012年   992篇
  2011年   1151篇
  2010年   1102篇
  2009年   1093篇
  2008年   1134篇
  2007年   899篇
  2006年   741篇
  2005年   650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399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891.
892.
“寒”“冷”词义辩证发展的认知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域形容词“寒”与“冷”,在词义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彼消此长,互动互补,形成了各具特色、表情丰富的词义系统,发挥了同中有异的表达功能。从感知突出、范畴典型性、认知隐喻性三个认知角度,可以考察这一格局形成的认知动力。  相似文献   
893.
概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节奏上的异同。通过译例分析,论证了在翻译中如何恰当运用包括停顿、排比、重复、语序改变、标点符号等各种手段再现原文节奏特点,从而在译文中传达出原文的节奏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94.
从语言共性看满汉英的格标记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满汉英三种语言中,满语的格变化是丰富的,现代英语的格变化正趋简单,而汉语没有像满语和英语那种严格意义上的格。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探讨了三种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895.
网络,已成了语言的兴奋区。正是应了一句话: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网上语言常常灵光闪烁,生气淋漓,不时有惊人之笔。  相似文献   
896.
"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成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直接动因.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呈现出了与苏联及东欧巨变完全不同的自身鲜明特征,它不仅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也对社会变迁、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在政治领域里,威权主义体制下的多元化是改革的主要成果和显著特征.对有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探讨应该建立在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基础上,这个认知基础就是必须区分东西方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民族主义在中国现代化改革过程中发挥了整合全社会所有力量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突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观.  相似文献   
897.
古汉语词义引申是由古代汉民族的心理认知、思维模式直接或间接决定的.过去学界研究<段注>的词义引申多集中于词义引申规律、方式、术语、体例等方面的探讨,没有从<段注>所揭示的词义引申实例中去探求决定古汉语词义引申的古代汉民族的心理认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898.
“相面术”主要有相眉、相目、相额、相耳、相鼻、相嘴等。“相面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尽管中国古代的“相术”具有迷信成份,但是也不可否认它反映了古人对于复杂事物的一种朴素的认识,也反映出我们民族注重直觉体验的传统思维方式,反应了当时条件下古人从人的五官、骨相、声音、体态等表象认知人本质的经验总结。并且中国古代的“人脸认知”对现代的“人脸认知”仍然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99.
19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伊始,对于十年“文革”集权体制政治遗产的清算及其意识形态的清理,逐步引导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它们的产生原因上来,认为其间一定存在深层的“文化冈素”。  相似文献   
900.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软件定量研究<简·爱>的黄源深译本和祝庆英译本中汉语四字格的使用,探讨四字格使用与译者风格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黄译在四字格的使用上明显多于祝译,而由此带来的黄译"归化"与读者(包括评论者)对黄译的总体评价是一致的.特别选择的含"之"字四字格在二译本中的统计,同样反映上述差异,使得这一抽样分析具有典型意义.结合对所有汉语四字格在二译本中的使用分析,足以量化二译本的风格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