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9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管理学   684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273篇
人才学   245篇
人口学   46篇
丛书文集   2515篇
理论方法论   402篇
综合类   9737篇
社会学   885篇
统计学   73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957篇
  2013年   849篇
  2012年   992篇
  2011年   1151篇
  2010年   1102篇
  2009年   1093篇
  2008年   1134篇
  2007年   899篇
  2006年   741篇
  2005年   650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399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7 毫秒
951.
《汉语大词典》关于"叉手"一词的三个义项:1.两手在胸前相交,表示恭敬。2.抄手。两手交笼于袖内。3.佛教的一种敬礼方式。两掌对合于胸前。胡氏与汪氏以及《汉语大词典》的释义,是否各有得失?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讨论。《祖堂集》成书于公元952年,由五代南唐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师编修,其中的许多原始材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开始为中国学者所重视。《祖堂集》将"叉手"与"合掌"对举,分别代表僧俗两家礼仪。从对"叉手"一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叉手"一词至迟在唐末五代就用来表示我国很早就有的拱手礼,其基本手势是两手相握,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用于见面、作别或者答话、问话之前所行之手势。在西晋,与"叉十指"一起被汉译佛经借去对译印度的"金刚合掌",从而在佛教典籍中使"叉手"一词具有"两掌对合于胸前,微微交叉手指"的佛家义。而"叉手"一词在世俗生活使用中具有了"才思神速"的典故义,并衍生出两手意相交以表达轻松自在情趣的意味。同时"叉手"还是建筑上的支承构件,即民间俗呼之斗拱。《汉语大词典》第三个义项说的就是佛家的"叉手"义,然尚可添加"微微交叉手指,即印度佛教之'金刚合掌"之语。而其第一个义项"两手在胸前相交,表示恭敬",所言即为"拱手"礼,惜乎其说之不详,应当补充"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亦即民间之拱手"。同时从《祖堂集》中僧人所行的"叉手"礼实为"拱手"礼,表明至迟在唐末五代时期,"叉手"的方式已经与拱揖相似。  相似文献   
952.
中国的语言研究是源远流长的。先秦典籍中的"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皿虫为蛊",大概可以算作词汇、语义研究的滥觞;《公羊传》中的"六鹢退飞过宋都"、"陨石于宋五",不失为是语法词序的讨论。不过它们都还只是零散的片言只语。汉代对汉语的研究有重大发展,出现了《尔  相似文献   
953.
本文将以《汉语乐园》的编写实践为依据,从定向原则、特色原则、趣味性原则和立体原则几方面对其运用的教材编写原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54.
《领导科学》2012,(24):20
当今中国,正处于大转型的现在进行时。财富的持续增长、社会的不断变动,激发出空前活跃的思想。维权意识日益敏感、利益诉求更趋多元,方此之时,共同的社会认知、道德理念、行为规则,才能保证思想的交锋、价值的角力、利益的博弈,不至沦为撕裂社会秩序的负资产,而成为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毫无疑问,当观点莫衷一是、看法不尽相同时,共识是社会交流的基础。只要与自己结论相左,一切证据就都是伪证;一旦跟自己观点不同,不管出发点如何,就都是"敌军",这种以主观判断取代客观现实、用立场站队取代辩驳  相似文献   
955.
什么是安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辞海》解释为:平安无损害,不受危险或损害的;保障和平安或不出事故的。公共安全,则包含了两个词,一个是公共,一个是安全,有两种概念:一方面是传统的灾害,另一方面是非传统的灾害。俗语言,天有不测风云。公共安全问题始终是社会永恒的主题,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翻阅中国历史,每一次灾荒都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摧残和破坏,给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甚至引起社会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956.
认知同化这一理论是由西方著名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奥苏伯尔提出的,它的提出更正了人们对以往教学和学习中存有的不正确观念,使得人们得以对受教育者认知框架的建立和概念的完善获得更高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将所学知识与个人知识体系有机结合。所以,要想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正确的把握好全新的教学教育理念,就得有效的将认知同化理论与高中的生物课程教学相融合。此论文就高中生物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相关的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望广大师生共勉。  相似文献   
957.
空间是人类最原初的感知对象,视角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空间视角体现为空间场景中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诸多具体关系,通过影响人们对空间场景的心理识解来改变语言的编码形式。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空间视角可以分解为观察点位置、观察距离、观察范围、视角运动性等基本范畴,各范畴间相互作用,又形成了观察方式和观察方向等复合范畴。视角各范畴不仅对人类语言产生了普遍影响,还与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的特殊用法,水平维度方位判定歧义等具体语言现象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58.
本文从近代汉语经典文献中收集、整理、归纳出零数、整数、序数、虚数、约数、分数、倍数、问数等数词表示法,并比照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数词表示方法,从中发现近代汉语在汉语史上“桥梁”意义。  相似文献   
959.
社会认知偏差:群体性事件生成的社会心理启动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知偏差是群体性事件生成的深层次社会心理现象,通过对山东部分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并结合近几年来全国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生成群体性事件的社会认知偏差,主要包括事件诱因责任归因偏差、行为模式结果预期偏差和行为结果价值偏差。因此,改善法的实施现状,消除社会认知偏差;提高公众法律意识,优化社会认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合理引导社会认知,是群体性事件社会认知偏差的有效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960.
<正>第一节课:实话实说宋女士讲述:我的儿子扬扬今年13岁,刚上初一。孩子的成绩虽说不坏,但也不怎么好,在班里总是甘于中游,考试从来没有得过100分。以前,我没少责备他,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