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篇 |
民族学 | 9篇 |
人才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42篇 |
理论方法论 | 5篇 |
综合类 | 302篇 |
社会学 | 25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崔治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4):20-30
金岳霖没有直接回答何谓知识,但揭示了知识事实是关系事实,知识等同于真命题。他立足于常识,肯定知识之有,回答了知识的可能问题和知识的限制问题,但又明确指出他的知识论不涉及这两个问题。当代知识论学家在普遍接受柏拉图知识概念的同时,通过回应盖蒂尔挑战来完善传统的知识概念。为此,他们提出了无假信念条件、挫败条件、可靠性理论、结论性理由以及因果理论等方案。但是,这些方案无法弥补传统知识概念的不足和缺陷。金岳霖的知识概念与当代知识论中的知识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存在明显区别。后者主要表现为金岳霖和当代知识论学家对知识有无明确的定义、知识的构成要素、怀疑论的挑战、知识概念的分析方法等方面持有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62.
陈火青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5):22-27
庄子用合道的神技来取代技艺,即用道的自然无为来改铸技艺,无为是无为了,但也就没有人为之技艺了,此即“神技无技”。神技不具有技艺的规定性,技艺是目的性有为,神技是自然无为;技艺创造的是第二自然,神技则不害第一自然。神技也不是现实的技艺或其比拟,神技是对人为技艺加以“自然无为化”或“道德理想化”后的虚构,有其神秘性。神技的逻辑结果就是对现世技艺的取消与否定,如“无画之画”、“其钓莫钓”、“无乐之乐”等。神技经后世的理论转化后,实现了与技艺的统一,那时才显现出“无法之法”等艺术创造思想。 相似文献
63.
徐杰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5):28-34
中国民族团结的南宁经验,是整体论的理论表达,即南宁民族团结工作同大象一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南宁经验提升的理论表达是一个整体的逻辑整合。南宁民族团结工作也是一个整体运作,三位一体构成的南宁市各族人民的同根同心同德的意象--“大象”意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团结南宁经验的泱泱大度、不拘一格、包罗万象、生机无限的气质和气度。《易·恒》:“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大象无形”正是对中国民族团结南宁经验大象意象境界 “化成”的提升。 相似文献
64.
陈曙光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31-37
“中国模式”是一个完整的认识对象,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智慧,科学解读“中国模式”不能不讲辩证法。在国际话语场,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的多元化解读充满了误读与偏见,“中国模式”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陷入了“没有标准,怎么说都行”的解释怪圈之中。西方一些学者对“中国模式”的多元化解读,除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形形色色的政治意图之外,不讲辩证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方法决定看法,方法不一样,看法也不一样,只有把方法搞对头,看问题才会不失偏颇,看法才能搞对头。科学解读“中国模式”,必选坚持“一”与“多”的统一,“变”与“稳”的平衡,“质”与“量”的互补,“中”与“西”的互鉴,“主流”与“支流”的兼顾,“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局部”与“整体”的呼应,“历史”与“现实”的贯通。这是关于“中国模式”的辩证法,也是理解“中国模式”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5.
张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2):131-138
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和社会快速转型期的中国,导致了被征地者这一焦点群体的迅速激增。作为征地制度改革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承载体,该群体在征地过程中的退出意愿、受偿诉求与行为策略等问题已得到不少本土情景下的实证研究的重视,形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围绕“退出意愿”,研究者提出了个体特征论、家庭结构论、空间区位论、发展期望论、身份锚定论、政策认知论六种理论假说。围绕“受偿诉求”,除了通常作为谈判之焦点的补偿数额,学者们也揭示出被征地者对于分配方案、程序正义、生存保障的诉求。围绕“行为策略”,研究者主要通过博弈模型、案例分析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尽管部分研究已经呈现了上述三个维度之间交融沟通的趋势,但三者各自为阵的孤立局面依旧存在。如何促成被征地者的类型知识、需求学说和行动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结,揭示其中的内在机制,建立出一套整合性框架,应当成为下一步的精进方向。 相似文献
66.
暨爱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4):63-68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