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篇 |
民族学 | 9篇 |
人才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42篇 |
理论方法论 | 5篇 |
综合类 | 302篇 |
社会学 | 25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爱薛是元代首位崇福使,与元代基督教管理机构崇福司的设立有密切关系。本文梳理了爱薛至元二十四年前后政治地位之变化,考察了爱薛与元代广惠司及回回司天台机构筹建之关联,认为崇福司有可能是爱薛自波斯归国后,利用自身地位上升而主动建言筹建的结果。文章还就爱薛是否为神职人员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92.
关丙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4):66-72
历史记忆在拾回与传述的过程中充满了发挥、想象与建构,透过并不真实的历史记忆可以窥见隐藏在其中的族群历史文化片段。中国图瓦人的射箭比赛仪式记忆充满了矛盾表述,显示了历史记忆在拾回和传述过程中的“工具性”以及“超级精英”的影响。在现实“夸耀”的需要下,射箭比赛仪式已经成为中国图瓦人族群文化的展演载体,也自然成为划分与他族群界线的衡量尺度。 相似文献
93.
严小香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79-83,90
在话语中,"也是"常常并不承载话语命题意义,语义弱化使得"也是"虚化为话语标记语。作为话语标记语,"也是"具有连接话语的篇章功能和表达情感的情态功能:它或标示前后话语之间的解释说明、轻微转折关系,或标记话题转换,或表达委婉的语气、批评和埋怨的情绪。 相似文献
94.
关丙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4):42-47
河湟西纳地区阳坡人的“耍牦牛”仪式,依借原有山神信仰等文化资源,逐步成为独特的文化表相,阳坡人早已将其视为自己的文化传统而精心维护着仪式过程和祭拜诉求。从阳坡人的耍“牦牛”仪式历程可以看到时下被视为“原生态”的文化是如何被前人制造的,也进而可知:一些“原生态”文化或“传统”只不过是前人在特定场域下制造并用来借以宣示自己在区域社会中的阶序而已,隐匿其后的社会本相是人群间的竞争或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95.
曾志浩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49-55
美国梦是美国精神和美国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国力的增强和美国民族认同的形成,是美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代美国梦所蕴含的价值观也面临偏离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危机。美国社会不但正在逐渐丧失勤奋劳动的动力,也在逐渐丧失美国传统价值观对于其社会发展的支撑力。美国梦要保持它的生命力,需要进行全面反思,美国梦需要回归它最初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96.
黄传根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63-67
人生至境是人对理想生活处境的终极性描绘,也是先哲们求解人生问题的重要体现。作为中西文明的重要思想者,亚里士多德与庄子都对此给予了丰富的阐释。立足跨文化的比较视域,两位先哲的人生至境可相应地从5大维度进行比照:样态形式——“闲暇”与“逍遥”;通达途径——“沉思”与“坐忘”;价值旨趣——“至乐”与“无用之用”;理智角色——“崇智”与“去智”以及人格形象——“完人”与“至人”。虽然亚里士多德与庄子均将人生至境指向了内在精神性的自由之境,但在5个维度上都既有相通性又有差异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文化于始源点上的汇通与分野。 相似文献
97.
刘荣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68-73
王阳明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出发,其对“格物致知”说的阐释颇具革命性,不仅突破了程朱理学的解释框架,而且因此发扬和深化了心学一途的学思脉络。与朱子相比,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训释的反动体现在:将朱子训物为客观物质实体与人类道德行为二义窄化为道德事为,物成了心之物,并且相应地穷理被局限于体认天理或良知,即格心。与此同时,所谓致知,仅仅变成了克除私欲,发明本心或使天理流行充塞,最终导致了贯通心与物、心与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王阳明与朱子学说分道扬镳,但也因此以简易直接的方式宣告了自己心学理论的特色,并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98.
论《花间集》对宋词女性意识的奠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3):50-54
作为“倚声填词之祖”的《花间集》,无疑对后世词创作与词学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词“以艳丽为本色”的性质,以佳人美貌及男女艳情为主要叙写对象,以是否能合乐(尤其是女乐)而歌判断词体性之正变,甚至《花间集》中美女与艳情的描叙也开启了后世词学为尊词体而勉力攀附香草美人之《风》、《骚》之旨。换言之,《花间集》奠定了宋词的女性化特质,使得以后近千载的词创作几乎没有完全脱离过言“闺情”的“本色”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女性意识的刻画和反映。 相似文献
99.
张玉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4):63-68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明确地提出:美根植于人性深处,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游戏冲动是结合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冲动,它们根源于人性的抽象结果(人格、状态及其相互作用)。这些观点,不仅直截了当地综合了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两大美学思潮,继承了康德的美学思想,而且开启了黑格尔把认识论美学、本体论美学和辩证法美学融为一体的思路,同时也最明确地表明了席勒的审美人类学的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一脉相通的。 相似文献
100.
佟洵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也里可温,是元朝对传入中国基督教的一种称呼。本文从基督教在蒙元帝国时期的传入,剖析基督教景教与天主教两个不同派别,先后在蒙古帝国和元朝时期再次传入、发展与销声匿迹的历程,探讨基督教为什么会随着元朝的灭亡而消亡,以及在中国难以立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