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154篇
社会学   5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31.
CEO一定要有“江湖感”,这绝非戏言。 做CEO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个有成就的CEO。身为CEO,你理应成为公司的精神领袖和团队核心。可是,如果你还是脱不掉技术专家的书卷气、营销天才的雪中飞、资本推手的空手道,你可能就是一个缺少“江湖感”的CEO。“江湖感”似乎与现在时兴的“领导力”比较接近。有“江湖感”的CEO能从专才蜕变成通才,从做事转移到做人,从自己干变成别人干,甚至是从聪明转而为糊涂。  相似文献   
32.
论南宋遗民词人对江湖士风的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遗民词人虽然承袭南宋时代的“道人”、“雅士”风度,但他们的人格精神在如下两个方面却有所突破和发展:一是他们在行为方式上优游湖山,寄情山水,在人生态度上追求独善其身,追求并实践着自由独立的隐逸人格精神,崇拜“野云孤飞、去留无迹”、飘逸清空的风度;另一方面则是南宋遗民词人在创作的隐逸人格形象中包含了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探索,具有反思色彩。  相似文献   
33.
"江湖话"是一种特殊的的社会方言,不仅具有方言的一般性质,尤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旧时代的"江湖"艺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群体,因此而形成的"江湖话"也具有非常特殊的社会属性.成都"江湖话"词语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词语系统.对这些词语的解读,不仅是为了探讨它们同现代汉语普通话词语之间的联系,更是为了有助于人们了解蜀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4.
人在江湖漂,岂能不挨刀?职场“江湖”时而和风细雨,时而惊涛骇浪,若无一技傍身,又怎能独步天下,笑傲风云呢?  相似文献   
35.
1939年夏天,年方25岁的相声艺人马三立为谋生来到山东济南。先是撂地卖艺,后来应青莲阁茶社之邀前去演出,就在那里结识了清唱二黄的女艺人赵红云。赵是个容颜秀丽、心地善良的姑娘,她喜欢马三立的相声艺术。又深深地同  相似文献   
36.
陈婕 《经营管理者》2007,(6):122-122
<正>武侠是成人的童话,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力不从心又无力回天的事,因而武侠的诞生,无异是一种心理补偿和慰藉。在幻想的世界里,练绝世武功.会巧遇奇缘,既可以叱咤于江湖,又可以携美人遁世,愿无不足,志无不满,上天人地,无所不为。  相似文献   
37.
王磊 《殷都学刊》2005,(4):43-46
周弼《三体唐诗》、范唏文《对床夜语》、方回《瀛奎律髓》是宋末元初三部重要的诗学理论著作。三者都是就近体诗或着重就近体诗而言的;三部书都以“情景论”为其重要理论基础。但在诗学旨趣、理论核心、宗法对象、排击对象上又有差异。周弼和范唏文在反江西诗派的取径上,以及范唏文和方回在都宗杜诗的前提下,对杜诗的取法上,差别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8.
赵园 《东南学术》2003,(2):4-18
本文分析士人于明清之际常态及非常态的流动,流动的诸种动因、背景,尤其着重于士人的流动与"易代"这一特殊历史情境的关系,由这一具体方面展开的士人命运.  相似文献   
39.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江湖”是侠文化的具有特指意味的价值范畴 ,平民乌托邦色彩、“狂欢”与“救赎”是“江湖”的基本主题内涵。一方面是“江湖”乌托邦的文化题旨给 2 0世纪小说提供了具有充分的世俗关怀精神的叙事资源和富有象征意味的艺术创造空间 ,另一方面 2 0世纪小说创作对“江湖”乌托邦的文化题旨的审美阐发可以转述为 :侠文化中有关“江湖”乌托邦的话语表述和文学创作的虚构性质 (乌托邦式文类特征 )在相同的或乌托邦化的语境中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40.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构成胡适文学思想中的三大矛盾.胡适在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上的矛盾彰显了一个隐身江湖又留神庙堂,有志文学又寄意家国,留连学术又不能忘情政治的现代中国学人的情怀;胡适的形式主义文学史观并未坚持到底,形式主义立场与他信从实验主义有关;胡适对传统文化激烈的批判背后隐藏着他对传统文化很深的依恋,胡适学术活动的思想资源更多来自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