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抑郁症科普信息不少,可污名现象并没有显著减少,媒介影响抑郁症污名吗?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在校大学生媒介使用、媒介信任对抑郁症污名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在抑郁症污名态度形成上,信息类媒介使用可以显著增加抑郁症污名态度,而社交类媒介使用则对抑郁症污名态度有抑制作用。(2)在抑郁症污名行为上,信息类媒介使用没有直接影响,社交类媒介使用产生负面影响。(3)有关亲历者信息源发布的信任程度可以增强媒介使用对抑郁症污名态度、行为的影响;专家信息源的可信程度则会减少媒介使用对抑郁症污名态度和行为的负面影响。(4)人际沟通没有体现替代与强化的调节作用。研究对媒介使用与疾病污名的机制提供了解释路径,一定程度丰富了媒介可信度理论以及污名传播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能 《社会学研究》2005,(6):136-164
艾滋病作为一种污名化的社会疾病,由于其高致死率、多途径传染和在目前不可治愈的特征,在世界各地引发了社会恐惧和相伴随的社会排斥与社会歧视。本文在两个中国乡村社区的两类人群——普通村民和艾滋病感染者——中所采集的实地数据的基础上,对村庄社区范围内艾滋病流行与社会歧视之间的经验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不但给出了表征当地社会歧视形式和水平的描述性数据,还给出了用于解释当地社会歧视水平的两个回归模型。文章开始,作者还对艾滋病和全球社会科学的学科回应,以及中国艾滋病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连续"与"断裂"被一些学者用于比较中西方在历史转型中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在任何历史性社会转型中,"人的转型"是根本性的,西方的历史为我们刻划出一条鲜明的历史痕迹。在人的历史演化中,暴力成为一个重要的借助手段,并以"污名化"予以身体性惩罚和社会化排斥。我国的历史自有其特质,"连续"与"断裂"并不总是同趋性的,在社会转型中,王朝更替与文化传统表现出相违的现象,出现"连续中的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14.
当一个社会群体面临社会地位的骤然跌落时,其群体成员的自尊是否会随之受到影响,怎样做可以保持对自我的积极评价?文章通过阐述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工人——以前的“类中产阶级”,现在的底层群体所使用的自尊维持策略,试图对这一问题做出解答。文章的经验资料来源于与14名下岗失业工人的深度访谈以及40名下岗工人的二手访谈资料。在此基础上,文章从3个层面揭示了工人们为维护自尊所使用的各种策略,包括群际层面上的社会比较和社会记忆,群体内层面的群内比较和个体记忆。以及人际层面上的信息控制、疏离、述说和职业修辞。文章认为,在下岗失业后的不同阶段,工人会侧重应用不同的策略来应对自尊面临威胁的状况;身处不同境遇的下岗失业工人对策略的使用也会存在着差别。文章最后提出了影响这些策略有效性的一些因素,包括家庭支持与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福利、污名以及福利污名等概念的论述,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体系,阐述了基于家计调查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给受助者带来“污名感”的原因。同时结合“污名”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如何化解公众在接受救助过程中被“污名化”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探索如何实现在不损害公众的主观福利的前提下,增加公众的客观福利的健康、有序的社会救助体系。进而确保在社会救助的实施过程中,真正地做到增加公众的整体福利。  相似文献   
16.
污名研究: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健 《江淮论坛》2007,(5):110-115
当我国社会的污名问题日益突显,不但危害个体的身心健康,恶化人际关系,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目前,污名研究正成为社会学和心理学中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探讨在两种不同取向的研究中污名产生来源、分类维度和理论阐释的问题。此外,通过对目前社会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对这一问题的共同探索的梳理后提出了我国污名研究的未来走势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残疾”对残疾人兄弟姐妹的自我认同、家庭结构、压力困境、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并基于符号互动理论对这些影响产生的原因做出解释。得出以下结论:(1)残障观念深刻影响着自我认同发展,污名化对残疾人及其家人的日常生活具有负面影响,但其家庭的结构与功能变化相对较小;(2)残疾人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未受到残疾的负面影响,同辈间积极的爱与亲情仍然是主流;(3)残疾人的兄弟姐妹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其根源在于父母对残疾孩子期望值低于对“正常”子女的期望值;(4)残疾是残疾人兄弟姐妹自身未来规划中的重要因素,其中拥有残疾的兄弟姐妹对择偶有一定影响但不造成显著的困境;(5)残疾人兄弟姐妹在自我叙事建构与外在符号建构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积极认同、发展压力困境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中国尤其青年当中流行着诸如"绿茶婊"一类的词语,成为对一些青年女性的代称。对"绿茶婊"产生与流行过程以及背后社会心理的分析表明,这类称呼存在泛污名化现象,表现出一般污名、交错污名、内隐污名、自我污名与公众污名分离的特征。这种现象的产生源自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信任危机,陌生人社会来临是信任危机的根源,规则失守使不信任得以扩散,大众传媒的推动进一步强化了不信任。污名的消解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重建信任。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结构式访谈与非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西部罗定市华石镇下辖的7个自然村落的越南婚姻移民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她们的困境主要包括家境贫困,自身或家人的健康水平低下以及身份污名带来的被疏离与排斥。分析表明,越南婚姻移民合法身份缺失、无权益保障,夫家在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中的弱势地位以及特殊的婚姻形式使得越南妇女无法从娘家获得必要的社会支持是造成其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政府可以在立法层面上向这些越南媳妇提供优惠政策,尽量解决她们的国籍、户籍问题,并进行必要的社会帮扶和公益救助。  相似文献   
20.
心理疾病污名是加诸在心理疾病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主要指由与心理疾病有关的刻板印引发的社会地位丧失和歧视。随着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心理疾病患病的人数不断上升,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与排斥也越来越严重,导致了各种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本文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减少心理疾病污名和歧视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