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台湾女作家简媜的散文善从描摹生命本相来挖掘人性底基,其中的<口红咒>是颇灵异的一部,作品意象的妖艳,意境的诡魅,浓墨重彩的衬托之下抒写的是内里无法言说的痛.作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代言囿于都会囚笼中传统女性内心的纠缠与挣扎,笔锋犀利、冷酷,充斥着极端的绝望,将"阴郁艳丽"、"飘忽诡异"的行文风格发挥到了极致,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22.
《咏怀诗》是阮籍人生追求的形象化体现。诗人通过凋零衰败意象的塑造、阴沉幽暗色彩的运用以及日暮途穷的时空描绘 ,制造了一种冷峻的气氛来表达深沉的人生忧患 ,诗歌呈现出抑郁悲凉的特征。经历着现实痛苦折磨的阮籍有着超越苦难的强烈冲动 ,通过对虚幻的神仙世界的描绘表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其诗呈现出飘逸高远的特点。在艺术方法上 ,阮籍继承《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 ,多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使其诗呈现出委婉曲折的抒情风貌  相似文献   
23.
作为常州词派的重要作家,陈廷焯的词学思想特别是他的沉郁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相当程度上消解了千年以来词学理论中关于尚雅、尚俗、守律、破律、诗化、曲化三对矛盾的对立,并且可以视为王国维境界说的近源。  相似文献   
24.
清初遗民诗的文化意蕴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遗民诗作为遗民心灵深处的律动 ,是特定时代一个民族的心灵史 ,充分展示着民族文化顽强不屈的内在精神。清初遗民诗的丰厚文化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郁愤与抗争 ,生于忧患、死于清贫的忧患意识 ;二是孤独与寄托 ,生死不渝、坚守气节的人格精神 ;三是审美取向 ,虽生犹死、痛愤凄清的悲凉意蕴  相似文献   
25.
26.
在六朝审美自觉的基础上,唐宋文学思想趋于成熟.陈子昂的音情顿挫,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清壮顿挫,既有自觉的理论主张,又有成功的创作实践,在不同阶段,体现出大国之风,标示出文学前进的步伐,标志着古代文学和文学思想的成熟.  相似文献   
27.
杜诗“沉郁”的文化心理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的诗歌,既有精细的俗世经验,又有深广的灵魂空间.本文探析了杜甫诗歌"沉郁"的审美内涵,并认为杜诗"沉郁",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杜甫的个性使然;是"发愤著书"文学传统的影响;也是其自觉追求"不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沈从文的《边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纯美的湘西世界图景,这个艺术化的世界是作者潜意识情感的投射,寄寓了作者爱与美的人生理想,更是苗族古老文明的象征,但这个理想世界却如此脆弱,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慢慢走向幻灭,走向凄凉,而作者又不甘心精神家园的陷落,又不断进行苦苦追寻,在矛盾的沉浮中寻找希望。  相似文献   
29.
连横的近千首诗歌,记述历史风云、展现时代精神,生动地再现中国近现代交替前后的时代,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反映中国近代政治历史之深广,很少有人能及.其抒写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发自肺腑,真切浓郁,声情并茂.其上承杜甫沉郁顿挫之风自开新境.其情感之奔放,想象之奇特,意境之高远,风格之多样,语言之简炼,音韵之谐美,卓然成家.连诗兼此而独擅诗场,在中国近现代诗史上的地位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30.
生命,始终是萧红创作的关注点之一。《呼兰河传》所呈现的生命意识是尤为复杂的。小说以现实生命的寂寞凄凉为基调,通过对不合理的现实生命状态的展示与批判,呼唤美好的生命形式,同时从现实生命的悲剧节奏中捕捉亮丽色彩,表现出强烈的抗争意识,并交织以创作者对理想生命的执着探寻及其诗意妙悟,具有现实的审美认识价值和历史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