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88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沉默的螺旋”与网络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沉默的螺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通过对"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得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时代不会沉没.  相似文献   
102.
蔡放 《国际公关》2009,(6):50-51
我国的发电业央企主要由大型发电集团和上市公司构成.其在对外公共关系方面,首先具备央企的特点.企业自上而下在观念上缺乏公关意识.企业员工在工作内容上也往往没有对公关的考核要求。而发电业企业与一般央企不同之处在于.其是典型的B2B企业,上游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能源企业、运输企业,  相似文献   
103.
网络时代语境中的网络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阿伦特、哈贝马斯笔下"公共领域"的延伸,但转型时期我国"网络公共空间"并不符合哈氏公共领域理想类型,处于"次公共领域"或"半公共领域"状态。五重效应构成透析我国网络公共空间的五维向度:蝴蝶效应、破窗效应、"匿名制服"效应、"沉默螺旋"效应与"群体极化"效应。"网络公共空间"一系列要素:话语、监督、理性、法治、监管,只有在"网络理性"精神下融为有机制衡整体,网络空间才能逐渐接近"公共领域"状态。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是对中国巴赫金接受史中关于其《弗洛伊德主义批判纲要》的接受史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在对此的接受中出现了一连三个译本的重译与实际接受中的沉默两种迥异的现象 ,译介者的一厢情愿与接受者的沉默态度的反差提出了接受史中重要的“可接受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5.
106.
多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从孔子传统学习习惯的层面上,消极地看待中国的沉默课堂。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和高校的市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沉默课堂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但很多学生已在课堂上变得主动,或者希望能够变得主动。本文通过问卷和采访形式,从学生、教师和社会变革角度出发,对一些沉默课堂陈旧的看法提出质疑,并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的因素和学生想改变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针对沉默的“不可知性”,思考其被言说的可能性与方式。作者首先对沉默进行了基本类型的划分,即超越性沉默与内在性沉默,并尤其肯定后者的价值与意义。随后,作者进一步将内在性沉默划分为静默与缄默。作为这两个子类型的他者,声音与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以否定的方式想象沉默。然而,吊诡的是,静默与声音、缄默与语言之间的边界并非总是清晰可辨。事实上,这种两极化的对立非但不能让我们更好地接近沉默的真意,反而会将沉默内在的复杂性与深刻性过分简化。只有当我们对沉默做更为细致入微的审视,只有当我们对沉默与其种种他者之间复杂、近乎于复调式的关系性有更为准确的把握与理解之时,我们才可以真正“言说”沉默。  相似文献   
108.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采不去;  相似文献   
109.
在世界各大民族中,日本民族是一个不爱说话的民族,然而其不爱说话并非是因为没话可说,这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养成的一种国民性格,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和涵义。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日本式沉默,也就无法顺利地与日本人进行跨文化传播,因为这是日本民族一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非语言符号,甚至已上升到国民性的高度。因此了解日本式沉默将使我们更好地达成跨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0.
沉默”是一种常见的传播现象,也是一种积极的传播手段。从传播媒介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非语言符号,存在形式和意义结合的不确定性。在传播过程中,沉默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它的语用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交流过程中的停顿和间歇行为;表现社会文化特征的话语真空行为;传达心理语言过程中的间歇行为。此外,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沉默”在这一过程的各个要素中的存在样态和表现形式都存在巨大的中西差异,这些差异可以归结为中西思维方式及语言观的不同。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可以加深人们对沉默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传播的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