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88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组织中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它会普遍地使员工有意地不发表与工作有关信息、问题或观点。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员工沉默”。员工沉默极大地限制了组织的发展,文章系统地探讨了员工沉默的内涵与特点,并提出了员工沉默的干预策略,打破沉默,才能使组织得到有效的维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32.
报纸行业的营销研究大都是在研究销售手段,及怎样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打败竞争对手。而营销的本质其实在于抓住市场,也就是说要有需要自身产品的需求方。在报纸行业里,读者就是报纸的消费者,怎样满足读者的需求才是营销研究的关键。消费者在市场当中是以单个人的形式表现的整体。从法律意义上讲,消费者应该是为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33.
演说家JamesC·Humes曾经说过:“有些时候,沉默比喋喋不休说得更为响亮;一个恰当的姿态会比千言万语说得更清楚。领导不单要求口才文采,更需要看得见的行动。”沉默都是一种强有力的身体语言?不错,正如Humes所言,有时它比喋喋不休来得更为响亮。举个例子,美国国父华盛顿一向不擅辞令,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别以为他因此便没有威严,不懂得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34.
传播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的广泛传播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网络语言的倡导者与沉默者,甚至反对者的意见的扩散是一种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网络语言的出现和飞速发展为"知识沟"或"信息沟"理论提供了一个最新而有力的证据,"数字鸿沟"正是"知识沟"或"信息沟"问题的延续与发展.网络语言的流行也是一个"涵化"过程,网络语言的本质决定了它不会仅仅局限于网络这一特定环境,其中部分必将走进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语言交流,并被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习惯直至最终接纳.  相似文献   
35.
本文认为,"沉默的螺旋"生成的内在机制是精神结构的单极化特征;物质手段则是话语传播的结构恒定性。一旦这种稳定状态被置于时间的流变中考察时,其自身的物质特性和局限性也就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36.
论非言语行为(沉默)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沉默"这种非言语行为在中、美两个国家中不同的文化内涵及产生原因,进而指出"沉默"中的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7.
林芳 《科学咨询》2007,(7):29-30
沉默是一种常见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在符号学研究中却很少论及.本文以韩礼德关于语言符号的三大元功能思想为理论基础,阐述沉默的概念功能以及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38.
我和赵宇轩有着太多的不同,他来自农村,相貌平平、沉默寡言,尽管不乏才气,但并不出众;而我呢,家在城市,天生丽质、活泼任性,追求我的男生不计其数。但出人意料的是,我却爱上了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三年,爱吃米饭的我和必须吃面条的他,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开始了一对新人饮食男女的生活。  相似文献   
39.
徐迅雷 《社区》2008,(4):1-1
北京地铁5号线经过天通苑,这是一个有50多万人口的大型社区,原规划只有一个地铁站,为了再增加一个站,天通苑居民自发成立了一个“加站推动小组”,在网上网下开展了有理有节的行动,最终实现了这一愿望(1月2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以萨利·摩根的<我的位置>为例,试图分析土著人是如何在寻找自己家园的道路上历经沉默、彷徨、好奇、言说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文章分别对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对待其土著身份和土著历史的态度进行了讨论,指出土著民族在经历了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多地文化主义之后,逐渐由自我束缚、压抑转变为主动去触动内心深处的"痛楚",揭示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身份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