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元代大儒许衡一生致力于政治和教育事业,并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他的诗也不可小觑,通过他的诗可见其救世济民、匡扶朝政的治世之心。本文从他对元朝正统地位的肯定、忧国忧民的悯农诗以及他别具一格的隐逸诗三方面,论述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人民解忧的那份社会责任感,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  相似文献   
22.
晚明以降,党社一体化成为政治和文学领域内一个特殊的现象.究其根柢乃在于学术领域内,王学左派摒弃传统的五伦关系秩序,尤重群己关系中朋友论的阐释;继至东林学派,发展为联类友朋、究明学术、治世救时的天下观.文人社团争相效仿,形成前所未有的党社交叉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战国末年至秦朝法治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的历史必然和内在逻辑,阐述了法治走向极端后开放性道家的治世思想成为汉初统治者的必然选择,解剖了西汉中叶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归宿及其儒术凸显的根源.从而揭示了秦汉之际儒、法、道三家在治世中呈现递嬗现象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
老子"公"、"契"治世思想来自其"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主张之"以百姓心为心"和"有德司契";老子思想关于"公"与"国"、"契"与"德"等紧密相关。老子深厚的"民本"思想包含"利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因"、"社会在契约关系下才能和谐发展"等理念。比之于孔孟之道的"家"即讲"孝"和"国"即讲"忠"的治世思想,老子的"公""契"思想映照出孔孟"家""国"思想的缺陷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弊端。老子的"公""契"思想对今天的改革开放有重大的思想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25.
治世第一真经是朴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素是一种文明,一种品位,更是一种智慧,一种觉悟,一种美感。  相似文献   
26.
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最具典型意义的三大治世。三大治世的形成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盛极一时的殷商、大秦和强隋的覆灭,使西周、西汉和大唐初期的统治者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忧患意识的作用下,三个王朝初期的统治者自觉地以前朝兴亡为借鉴,全面实施以惠民政策为核心的基本国策,高度重视以勤政廉洁为准则的吏治建设,从而造就了三大治世的辉煌成就。而西周礼乐、汉武盛世和开元盛世则是由三大治世孕育而来的文明景观。三大治世历史成因的一致性,显示了治世缔造和盛世形成的过程存在着某种共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27.
<道德经>中对"治世之道"的追问首先在于对"道"的认识,批判非此即彼的认知逻辑视角.其次,"在世"的共同生活被营造的价值对立关系所支配,而只有"抹平"差异,才能在一种共同而自然的生活方式中葆有"道".最后,对于一种现实的国家治理,老子认为不应由"哲学王"来完成,而是应该遵循现世君王诸侯的自然现状,"在世之治"的现世智慧就是"无为而治".因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在世之治"而非"治世之在",这一观点进一步追深了政治哲学的逻辑基底.  相似文献   
28.
开启天道学,可以说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个特色,也可以说是老子对于中国哲学最主要的理论贡献。老子"以道释物",既认为道生万物,又认为道在物中。"以道看人",强调圣人与俗人不同类。"以道治世",主张建构"小国寡民"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视角 ,分析了战国末年至秦朝法治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的历史必然和内在逻辑 ,阐述了法治走向极端后开放性道家的治世思想成为汉初统治者的必然选择 ,解剖了西汉中叶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归宿及其儒术凸显的根源。从而揭示了秦汉之际儒、法、道三家在治世中呈现递嬗现象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闵一得是中国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融儒释道于一体,创建了自成一体的修炼理论和修炼实践,在该理论中,"真一、真元"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闵一得提出"三教同修"、"性命双修"等理论,为道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闵一得强调内明与济世之学为一体,通过内炼外养,培养真气,先治以身,次治以心,最终修真珔果,达到治世宁之目的,体现了道教济世利人、服务社会之"真精神"之思想,折射出闵一得之道学顺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