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53篇
  免费   979篇
  国内免费   314篇
管理学   3986篇
劳动科学   309篇
民族学   991篇
人才学   913篇
人口学   271篇
丛书文集   13258篇
理论方法论   2568篇
综合类   24981篇
社会学   3815篇
统计学   754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381篇
  2023年   905篇
  2022年   914篇
  2021年   1101篇
  2020年   1147篇
  2019年   891篇
  2018年   439篇
  2017年   737篇
  2016年   781篇
  2015年   1438篇
  2014年   2886篇
  2013年   2406篇
  2012年   2686篇
  2011年   3626篇
  2010年   3571篇
  2009年   3647篇
  2008年   4667篇
  2007年   3596篇
  2006年   3104篇
  2005年   2741篇
  2004年   2211篇
  2003年   1911篇
  2002年   1677篇
  2001年   1496篇
  2000年   960篇
  1999年   593篇
  1998年   311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生态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发展,生态现代化正是基于"人"的发展诉求而提出的科学发展.工业现代化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不仅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出现危机,造成人与自然不和谐;同时技术、理性在给人们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异化.生态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生态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生态现代化要求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中树立生态学的意识,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2.
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问题,是宪法学、政治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正确理解和科学界定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对于贯彻实施宪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涵义我国宪法中没有“根本政治制度”这一用语。我国目前的宪法学、政治学理论研究中也未把“根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学科概念来阐释。“根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概念、用语,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目前较为流行的提法中出现、使用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  相似文献   
83.
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要注意大力提高党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 ;严格党员管理 ,严肃党的纪律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途径是 :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努力提高党的组织生活内容的思想性和针对性 ;不断探索党的组织生活的形式 ;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加强对党的组织生活的领导和指导、检查  相似文献   
84.
1999年3月9日九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我国立宪的历史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它除了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外,还突出的表现在对依法治国方略的确认,对多种分配方式的认可,对农村集体经济“双层经营体制”的认可,对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地位的确立,以及对国家保卫制度的修改及立法观念的转变等等。它的实施必将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5.
本文通过对 17件清代福建地区永佃契的分析 ,阐述了清代福建地区永佃权的产生途径、基本特征 ,提示了永佃制盛行与封建商品经济繁荣的内在联系。文章还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 ,比较了永佃制下的地租形态和佃户地位与传统租佃关系的异同 ,说明永佃制作为一种新兴的租佃制度 ,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6.
彭燕艳 《浙江学刊》2000,11(3):108-112
文学始终是创作主体精神的有力承担者。作家以其自身文化理念和价值指归的不同造就了作家精神史走向在文化空间上的差异。在表现形态上,差异具体表现为“拯救历史”与“拯救自我”的历史性对立,这种对立性的存在规定了现代乡土文学创作的基本秩序。由于两种精神史发展严重不平衡,导致了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近乎总体性的精神缺陷。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个知识者需要严肃面对的问题文学究竟应该拯救什么?  相似文献   
87.
中国法律史研究创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传统观点把法律史当作阶级压迫史看待,掩盖了法律史的真正本质。法律在人类争取自由的艰难历程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法律史是人类解放自身的历史”。中国法制史有三个重要特点:吏民兼治而以治吏为主,赏罚并行而以激励为先,律例并行而常以例破律。基于上述认识,作者指出有必要重新认识中华法系的地位及作用,破除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创建适合转型期中国国情的“中华发展法系”。  相似文献   
88.
本文着重就国力要素的主要构件──人的因素进行深层次透析。作者通过对一国的国民教育人口、经济人口、民族同质性、国民士气、文化信仰等基本要素,以及一国人力与国力的互动关系的深入阐释和辩识,指出在世纪转换之际,实施适合本国发展实际的人口生产发展战略,增加国民的文化教育含量,增加国家的经济人口含量,提高国民的国家主义意识,应当成为国家政府的主要操作行为。  相似文献   
89.
沈从文与精神分析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对人的许多精神生活现象诸如性本能、梦境、性心理和 性变态等作了细腻的描摹和深刻的解析,用自己的艺术表现显示了他那突出的精神分析能力,传 达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包括精神分析学说在内的20世纪西方文化思潮交流、磨合的讯息。事 实表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精神分析学说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契合”关系,因而研究沈从文 与精神分析学说的关系,是解读沈从文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0.
白寿彝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对回族史研究,成就卓著,开拓了回族史研究的新领域,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回族史的研究,探索了新编回族史的体例,搜集和整理了回族史料。白先生的这些成就对于指导和推动我国回族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