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篇之精义,一是在法度精神上完成了从君主一家之法到天下之法的扭转。二是以六经所承载的三代法度精神与典范性制度作为高于君权的根本政制规范,并以太学师儒为创制立法者。由此,其中实已蕴含了一种清晰的古典宪制意识。《明夷待访录》诸篇所构想的一整套政制设计,正展现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古典宪制安排。黄宗羲政制构想的突破性价值,在于立足于近世乃至先秦儒家的政治智慧,而对一种古典宪制理念予以了最为集中明确的表达。在其政治思想之整体中,《原法》实居于核心地位,《明夷待访录》本身即为一部以之为中心而展开的政治纲宪。 相似文献
12.
中医外科学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发明和保存了极其丰富的内、外治法,颇具中医学的特色.从历代医家对其进行的诸多深刻研究中,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且蕴藏着哲学的理论原理.传统思想认为中医学是术,而哲学是道;若以术体道,悟道导术,乃互促互进,利利循环. 相似文献
13.
允春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40-44
治法和治人的关系一直是中国思想家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历代儒家大多注重治人,黄宗羲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达到了历史的高度。为了准确把握黄宗羲对治法和治人关系的认识,通过运用文本还原和中西比较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治法的主要内容,得出黄宗羲的治法主张最终仍然滑向了对治人的期待。 相似文献
14.
薛公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125-132
自春秋末年至今的两千多年中,医家往往在天人关系、生理病理、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借助易卦以申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如何评价这一医学文化现象?这也是继承、弘扬医学遗产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前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全盘肯定和一概否定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李建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1):9-13
在中医外科的历史上,存在着服药和手术两大类治法,且发展成各有所重的两大阵营。手术史、手术观以及外科解剖研究虽然在中医史上从未中断,但是以内科法治外科病的治法还是占据主流。梳理中医手术史,探究重内服、轻手术的缘由,或可为中医外科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林存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123-132
为了消弭因明清更迭而造成的社会动荡和满汉文化间的冲突,以及寻找适合新政权掌控的有效治理模式,清统治者经过一番艰难抉择,逐渐意识到礼之于政治和社会的重要性,遂对传统礼文化加以新的审视,进而从思想和制度等层面进行了探寻和制作。经由顺、康、雍三朝的酝酿,至乾隆朝而形成规模、系统,其影响则一直持续到清季。清廷的此一取向,既缘于其政治文化治策调适和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需要.也是对传统“制礼作乐”理想之治的新尝试。其利弊得失,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反思的镜鉴。 相似文献
17.
林存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121-126
为了消弭因明清更迭而造成的社会动荡和满汉文化间的冲突,以及寻找适合新政权掌控的有效治理模式,清统治者经过一番艰难抉择,逐渐意识到礼之于政治和社会的重要性,遂对传统礼文化加以新的审视,进而从思想和制度等层面进行了探寻和制作。经由顺、康、雍三朝的酝酿,至乾隆朝而形成规模、系统,其影响则一直持续到清季。清廷的此一取向,既缘于其政治文化治策调适和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需要,也是对传统"制礼作乐"理想之治的新尝试。其利弊得失,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反思的镜鉴。 相似文献
18.
19.
有治人无治法蕴含着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对治人在国家行政中作用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古代思想家及统治者的政治先觉。而清朝康雍乾三帝将有治人无治法引入用人选官的行政体制,无疑对清朝权力主体及治国方略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古代国家行政过程中,法规与制度始终是作为根本性原则存在的,只是清朝皇帝乾纲独断的风格,往往又随时去破坏既定的治法,最终致有治人无治法成为君道。而古人所强调的治人在政治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值得我们今天深思的。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