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儒家学者唐仲友的经制思想不仅表现为一个重在经史和制度考证的学术形态,也对南宋高宗、孝宗朝的政治问题进行了积极思考,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就学思传统而言,它主要表现出对王安石新学与程氏洛学的反思和吸收,其精神特质与宋代新儒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在观念体系上则涵括了道德形上学基础、治道和治法三个层次,后两者构成其主体。长远来看,他可以视作近世儒家经世思想中治法派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72.
从学术史的发展脉络来看,研究者多在讨论程颐的"以公论仁"说时,相对忽略了此说经典解释的语境。回到经典解释的语境中,程颐"以公‘论’仁"主要是通过"忠""恕"两个概念构建起"公"与"仁"的关系,前者是用,后者是体,二者即体即用,共同构成"以公‘论’仁"的精义。而程颐之所以选择"公"来训解"仁",除了理论考虑之外,政治考量也是其中的重要内涵,他希望通过"公"来重建"仁"在治道上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73.
"治道"作为中国思想史中本有的概念,其广义的指涉范围包括了中国古代学者们针对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所提出的理论、学说、思想等构成的以"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知识体系,而其论说范围意味着"(理想的)'治'如何可能"的问题本身。古代思想家们从不同的层面、角度表述了其各自所理解的"治道",并非基于相同的支点命题预设。  相似文献   
74.
当代儒学中的"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之争,表面上看,是儒学中的孟子道路与荀子道路之争。但由于荀子及其公羊后学的现代继承者所阐述的"政治儒学"存在着内在矛盾与根本缺陷,并残留着自标的"贤能"、其实不过是占据优势地位的"精英"对普通公民无根据的优越感,以及对普通公民养成独立、自主健全人格的忽视,这一论争远未达到"孟荀之争"的高度。就目前来看,心性儒学所内涵的"虚"与"实"的辩证与互动,即"虚以控实"和"实以显虚"的两往还,是儒学在当代的生命力所在,代表着当代儒学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75.
王船山一生著述丰厚,集中体现其治学宗旨的是其历史哲学著作:《黄书》《噩梦》《宋论》《读通鉴论》《搔首问》。在这些著作当中,前四部学界研究较多,《搔首问》则较少被关注。从“朝政”“吏治”“学术”“士大夫”四个方面对《搔首问》进行解读,可得出以下要点:其一,《搔首问》是王船山整个历史哲学的“一斑”,不能反映全貌,且理论系统性不强;其二,“一斑”内容之间只具有现实关联性,理论系统性、逻辑关联性不强;其三,所问为“人问”而非“天问”;其四,所论为“治道”而非“政道”;其五,所论“治道”非常详细、深刻。  相似文献   
76.
在政府治道变革中,我国政府正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之一则是必须实现财政预算公开.财政预算公开是预算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源于对公民知情权的保护,以预算知情权的享有、预算信息基本公开和预算信息公开的合理限制为其确立的标准.为了确保财政预算公开,必须建立科学、完备的预算公开制度,并最终走向司法适用.因此,有关立法应规定由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责令本级政府依法履行财政预算公开义务,规定公民有权通过诉讼的方式实现其预算知情权,并规定政府不履行财政预算公开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保障政府治道变革下预算公开原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王符君道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君道与和谐政治秩序的讨论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王符作为东汉中后期重要的思想家,一直都在关注着当时政治社会的运转情况。他的天民合一的民本思想是其君道论的基础,君道内涵规定为明暗之理和公私之分,同时把君德德目也规约为纳谏、受言与责己。王符对于和谐政治社会关注颇多,这集中体现在他的关于"和"的论述和定义上,和谐的治道愿景一直都是《潜夫论》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8.
参与式治理作为治道变革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路径,强调政府与社会在平等合作的互动中促成地方政府系统的开放性和民主化,与以社区为基本组织单元的社会系统的组织化。杭州市社区参与式治理的经验体现在城市政府与多元社会主体形成多元复合的网络化治理结构,而社区社会空间在多层次的公众参与形式中生成组织化。杭州参与式治理的主要问题在于动员式参与下政府向社会赋权不足,公民社会作为社区治理主体的自治性不足,公民的社会行动能力有限。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以参与式治理推进社区层面的社会管理创新,经由网络化社会行动结构的建构加快政府向社会赋权的进程,促进社区民间自组织的发展,强化公民的主体性和社区的自治性,既是社区社会行动能力生长的动力原点,也是完成治道变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79.
牟宗三先生在《政道与治道》中是以民主观察政道,从而否定了古典中国的政道.实际上,古典中国关于政道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客观的历史实践.但它是不同于西方民主政道的政道,是专制的政道.当代中国法律之治道的移植和构建应该借鉴古典中国政道与治道完美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构筑适宜于国族人生与人心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80.
在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治道思想中,"用术"是一项具体的治国措施."用术"包含有深藏不露、诡谲多端的阴险手段.韩非的治道思想亦论及"诚信".韩非的"诚信"理论主要包括巧诈不如拙诚、明主积于信、赏罚敬信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