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忽必烈统治时期的儒学,除了以许衡为代表的正统儒士集团外,在大都还存在一个“文统”儒士集团。这个“文统”儒士集团承袭金源文化而来,以元好问之弟子为主体,将元好问的“文统”观念奉为圭臬,有着对治道与辞章的双重追求。“文统”儒士集团多栖身于翰林国史院中,他们在大都交游、唱和,显示出许多与正统儒士集团不同的地方。“文统”儒士集团可以接纳来自南方的文学家,但对理学家则颇不以为然。这个“文统”儒士集团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南方学术文化北上的进程。  相似文献   
92.
杨敏 《决策》2011,(5):53-56
中国的财税史,也是一部收税人和纳税人的博弈史,伴随着纳税人权利的觉醒,征纳双方关系渐趋平等,税务机关的权力也不断得到约束。近年来,在安徽地税系统,一场旨在促进征纳和谐的治道变革正向纵深推进。4月19日下午4点,安徽省地税局局长汪建国走进视频直播间,参加当地媒体举办的"厅长零距离"活动。  相似文献   
93.
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是封建时代太平盛世的典范。唐太宗以其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和思想家的远见卓识,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治道资源,包括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以史为鉴的反思精神、静抚天下的治国方针、民为邦本的民本情结、选贤与能的人才战略、从善如流的为政风格以及先正其身的安天下之道等等。深入挖掘和批判吸收这些思想资源不仅具有思想史的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性的启迪。  相似文献   
94.
构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涛 《学术界》2008,(1):35-39
中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培育和推行应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考量.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发展需要培育坚实的社会管理基础,并与政府的治道变革相配合.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由许多要素和环节构成的体系.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要做到科学合理、达到预期目标,还必须分层次地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95.
董梅 《船山学刊》2008,(3):112-115
“大同”和“无讼”是儒家所追求的法律理想,但现实社会中的儒学。却不能绝对排斥法律刑罚的作用。“宽猛相济”代表了儒家对待德礼和政刑的立场。以德治、礼治、人治所构成的儒家治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也是历代王朝实现长治久安理想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96.
戴黍 《江淮论坛》2008,(1):154-158
<淮南子>对"道"的使用,并非仅取其抽象、超越义,更注重其具体、实行义,强调"道"之于"治"的功用.正是围绕着"道",以"治"为重心,以"治在道"的观念为起点,全书的君臣论、无为观才得以展开.  相似文献   
97.
周可真 《江淮论坛》2015,(2):75-79,95,193
中国传统学术中固有的缺乏理论性却富有思想性的可名"治理学"的学问以"治道"为研究主题,其中与现代西方管理学中的管理哲学约略相当的内容属于治理哲学。与为了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财富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而追求尽可能高的群体工作效率的现代西方管理理念不同,中国传统治理哲学通过对"内圣外王之道"的形而上学研究,设定了有效控制社会物质生活需求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合理的物质生活需求的治理目标,并相应地提倡以理性对物质欲望的自制为心灵的自由与快乐之源的生活价值观。  相似文献   
98.
"和而不同"的治道论,主要指国家治理途径、方法、方略及其制度的确定,应有不同见解互相补充和互相纠偏的种种论述,其中包括君臣关系论和决策批评制度论。作为可以防错纠错的政治思想和制度理论,其本身不属于民主范畴。但它以差异为价值,欣赏不同见解,鼓励反对意见,重视上下左右交换各自看法,包含了可"转接"于当代中国发展协商民主、完善行政决策制度等多种应用价值;它可以成为当代中国公共治理变革的思想方法、能够丰富当代公共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指引当代公共决策的制度设计。马尾松大树枯烂后,往往遗存富集松油的树兜、核心或树节部分,它们仍然是相当好的发热和照明材料,这也是古代"和而不同"治道论可为当代中国治道理论和实践所运用的"根据"之所在。  相似文献   
99.
高猛 《江淮论坛》2010,(1):64-70
儒家的治道学说以“贤人之治”为核心内容,以“内圣外王”为逻辑起点,以“仁”与“礼”为终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传统德治主义。从本质上看,儒家的治道学说是一种“精英专政”,在历史进程中衍生出政治的宗法化、道德化倾向,展露了政治哲学的工具化、实用化特征,反映了传统儒学社会“公”领域的缺陷,因此与当代民主治理的核心价值相异。目前我国的民主治道变革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从儒家贤人之治的传统德治主义向理性官僚制的范式变迁是民主化转型的前提;另一方面,面对“后官僚时代”的挑战,治道变革还应该积极回应参与民主、理性行政、多元价值、公共利益等诉求。只有这样,适合我国民主治理的道德生态才能孕育而生,儒学政治文明也才能在全球化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0.
杨欣 《江汉论坛》2004,(6):128-133
全文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系统而深入地阐释了《管子》的治国之道。首先,明确论述了《管子》以经济强国、以法治国、以德教民的治国原则;其次,具体探讨了《管子》务本兴业、君主集权、选贤任能的治国方略;进而,全面揭示出《管子》求新务实、独树一帜的治国手段;最后,对《管子》治道进行了客观的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