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71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298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村落.信仰.仪式——河湟流域藏族民间信仰文化研究》一书,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青海河湟流域藏族民间信仰中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遗俗,以及灵魂观念、占卜术的产生及其类型,巫术及其展演、苯教信仰遗俗等进行了阐述,在藏学研究领域独树一帜,读后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92.
河源信仰植根于黄河文化,与古代的水崇拜、河神信仰相关联。河源信仰是在万物有灵观念基础上产生的昆仑崇拜、昆仑仙乡信仰的综合文化,是昆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历史文献记载分析河源信仰特征,认为"河出昆仑"之说影响深远,河源信仰与昆仑信仰密不可分;历代人们追寻河源昆仑是一次精神长旅,却也最终探明了河源之所出,显示了国人务实进取的理性精神;在河源信仰中始终体现了"国家在场"。  相似文献   
93.
清代河湟地区的土地垦殖与环境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是河湟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时期,土地垦殖的速度加快,到乾隆年间位于河川谷地的农田均已开垦出来,但随着人口增加,土地的开垦逐渐伸延及山坡地。坡地、山地的增加,对山体植被破坏较大,水土流失加剧,造成部分农田的荒废及环境面貌的改变。  相似文献   
94.
《社科纵横》2015,(8):169-174
本文对河湟花儿传统演唱和现代演绎的形式、方法和风格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结合高校声乐教学从传承的角度进行了评价,以说明花儿的演唱对其传承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5.
架空输电线路具有线路路径长、所经区域地质地貌情况复杂的特点,需要在河中立塔的情况也经常发生.以某220kV工程双回路架空输电线路一河中直线塔为例,论述各常见基础型式的特点,从技术经济角度比较了各种基础型式,推荐在河中立塔的基础型式,并对河中立塔的基础防冲刷及防撞击措施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6.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委原第一书记、铁道部部长段君毅同志的君子风度、长者风范,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水电部部长钱正英与段君毅有过工作来往。段任一机部部长时,钱是水电部的副部长。钱正英回忆说:"当时许多部长都尊称他为‘段大哥’。我因为资历浅,不好意思和别的部长一样叫他,但我确实从心底里把他看做我们的大哥。这不是因为他的个子比我们高大,而是因为他那顾大局、重科学、  相似文献   
97.
长期以来,皮影艺术作为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剧巧妙结合的独特艺术,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大通皮影艺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8.
在中国历史上,回族与蒙古族的社会交往源远流长,频繁密切。河湟地区回族与蒙古族的社会交往不仅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而且在经济贸易中形成了一种互补共生型的经济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99.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灌区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但也正遭受着土壤盐渍化的严重威胁。对其改良治理巳刻不容缓。根据灌区的盐渍化现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着重抓四方面的工作: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排灌系统;大力种植耐盐碱植物;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采取化学手段,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00.
一部《边城》,主要地点并不放在茶峒城,而是放在茶峒河支流“碧溪”上溯三里,或翻山而过仅一里的碧溪岨。碧溪岨是主人公主要活动场所,而茶峒城只是他们重要活动场所。就这两个空间来说,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两个层面世界,加上主人公生活的大小自然地理环境,《边城》实际向我们展示了三个层面的世界,即:美丽而愁人的自然、天人合一的碧溪岨、被“文明”浸染的茶峒城。这三个层面的世界不是分割存在,而是“合三为一”的艺术独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