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人文主义是指崇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本性的观点或思想体系。其最根本特征就是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尊重人的需要和利益、防范人的恶性、宽容人的弱点、鼓励人的优点。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法律思想以重民恤狱为核心,古代监狱制度中长期实行的恤刑、悯囚、录囚等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上述基本原则,闪现着人文主义的光芒,是值得借鉴的传统资源。  相似文献   
62.
清代乡土社会存在着三种层次的纠纷调解,即民间调解、州县官方调处以及介于官方与民间之间的半官方性质调解.在官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清代民间调解十分盛行且存在着内在的规则与秩序:参与民间纠纷调解的主体多、范围广泛;民间纠纷调解的形式灵活多样,家族调解享有程序上的优先权;民间调解的依据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除国家制定法外,儒家伦理道德和情理、家法族规、乡规民约、习惯、风俗等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清代乡土社会的民间纠纷调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国家法与乡土社会规则之间一种既相冲突又相融合的矛盾统一的和谐秩序.  相似文献   
63.
论保辜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辜制度是中国刑法史上的一项重要制度 ,惜乎法史学界探讨很少。本文主要从保辜制度的演进、概念及其类型、立法基础等方面对它进行论述 ,以期进一步深入对该制度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64.
礼法融合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一大特征。汉代是礼法融合的发轫时代。本文从汉代礼法融合产生的历史背景、礼法融合的主要表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史上的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5.
南诏国法制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诏的史料和法史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南诏国的行政和军事法制、刑法、民法、经济法、司法制度加以系统的考察,以期加深对南诏法律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6.
人文主义是指崇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本性的观点或思想体系。其最根本特征就是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尊重人的需要和利益、防范人的恶性、宽容人的弱点、鼓励人的优点。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法律思想以重民恤狱为核心,古代监狱制度中长期实行的恤刑、悯囚、录囚等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上述基本原则,闪现着人文主义的光芒,是值得借鉴的传统资源。  相似文献   
67.
随着律令制度瓦解,在日本出现了封建制的成立、跟中国完全不一样的现象。到了中世纪后期,为了确立对领国支配,各地战国大名们制订了《分国法》。《分国法》中,有大名对家臣的强制,也有以由对等关系的国人们的一揆所制定的契状为契机的内容,还有明确规定大名本身要遵守的规定。主要内容是对家臣团的统制与对农民的支配,因而和律令法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作为当时道德规范的"道理"已经不得不服从于法律,可见,这与传统中国的情理与法的关系有很大的差异。中世纪的日本由于出现了封建制的成立这一特殊情况,法规范独立于其它规范,确立了法独自的权威,形成了与传统中国不同性质的法的世界。  相似文献   
68.
浅谈比较法     
法律,作为世俗习惯的结晶、传统文化的符号,其演进历程是沿着人类族群进化的轨迹而缓缓前行的.作为扩展我们思想边界的一种手段,比较法能够很容易并充分地得到证明.在历史上一种法律的形成,意味着在当时出现了一种用于实施改变或动摇的合法手段.建立制度,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促进法律传统的发展壮大.如果要构建系统,那么系统性比较对于这种构建及其日后的提炼而言是至为关键的.  相似文献   
69.
论唐律的血缘主义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律502条,直接以血缘关系①主体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条文77条;其法律关系主体有家长、尊长、祖父母、父母、夫、妻、妾、嫡、庶、继、子、孙、伯、叔、兄弟、姊妹、外祖父母、袒免亲、慈母、亲、弟子、兄弟之子、同居、缌麻、小功、大功、期亲、斩衰、良人、部曲、奴婢、主司、官、里正、县令、府主、刺史、皇上、皇后、师、凡人等。相当一部分法律关系主体是按血缘关系确立的;血缘关系在唐律中居于这样一种地位:恩由是享,刑由是至,婚由是成,财由是用,契由是立,诉由是兴。血缘关系在唐律中起什么作用?唐律中为什么有这么浓厚…  相似文献   
70.
题记李贵连,1969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法律系(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近代法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保险法学。主要学术著作有《沈家本年谱长编》《沈家本传》《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