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6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9篇 |
劳动科学 | 20篇 |
民族学 | 40篇 |
人才学 | 104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356篇 |
理论方法论 | 171篇 |
综合类 | 900篇 |
社会学 | 259篇 |
统计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164篇 |
2009年 | 131篇 |
2008年 | 187篇 |
2007年 | 116篇 |
2006年 | 96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97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徐明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5-7
20世纪80年代,在风靡西方世界的新公共管理浪潮面前,法国没有盲从,而是结合自身国情,进行了积极稳健、颇有成效的改革。本文通过对法国公共行政改革的特点和原因分析,聚焦其现实意义,希望对我国改革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2.
邓伟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李劼人文学创作与法国自然主义的关系,对于理解李劼人的文学创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无论在其历史小说的模式上,还是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在李劼人成熟时期的作品中,不难发现李劼人的历史书写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的因素与气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以说李劼人是法国自然主义精髓的真正呈现者。 相似文献
63.
陈锋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3):9-9
电视访谈节目一直都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运用话语分析原理以及Sacks,Schegloff和Jefferson为代表的会话分析理论,对收集的中法语料进行分析,从微观的角度探讨话轮、话轮分配和重叠现象在中法电视访谈节目中出现的特点、异同及其成因。希望借此研究能有助于中法电视访谈节目观赏角度的理解及相互学习借鉴,推动从理论层面对此节目的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64.
陆扬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2)
“法国理论”可以理解为经过美国包装后法国各派先锋理论的总和.今天它在本土所遭遇的反思命运,也还是带着当年“美国化”的印迹,包括《法国理论》等法国学者的相关著作,被译成英文后又反馈法国,进一步促成了未必是强弩之末的“理论”话语.反思中的一个共识是理论不宜反客为主,不能替代文本和作品分析,当然后者已不复拘泥于从泰纳到朗松的文学史视野.甚至,“法国理论”被认为是批判有余,人文维度终有缺失,所以福柯、德里达这些批判大师的著作,至今还没有走进法国课堂,成为文本分析的对象.但反思中的另一个声音同样值得注意:理论是谦卑的,因为它说到底是要给人性的弱点做出解释.由此给予我们的启示,应是今天来谈“法国理论”,并不是怀旧哪个业已分崩离析的黄金时代.脱离具体语境的新术语泛滥诚然不足称道,然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理论”,如今或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65.
孟刚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F0002-F0002
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产生于法国18世纪,在路易十五亲政的时期达到了顶峰。它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致使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缺乏对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因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愉悦亲切、舒适豪华取代了痛苦的殉难,在反映现实生活上向前迈进了一步。洛可可绘画的顶峰是从一个叫华托(AntoineWatteau,1684-1721)的天才画家开始的。《舟发西苔岛》是其一生的转折点,因这幅作品皇家学院授予他院士头衔。画面描绘一群情侣依依惜别离开神话中的爱情之岛,返… 相似文献
66.
代迅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34-44,15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主义衰退,文明重心逐渐东移。以跨文化研究为本质特征的比较诗学在20世纪中期以后的兴起和发展,是西方学界的"东方转向"的产物,这意味着文学研究的某种重大转折或某种新的学术范式的确立。东方仅仅是包含了中国而不能等同于中国,在当今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作为东方多元文化中的一元,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国内的比较诗学研究基本围绕中西诗学,带有较为浓厚的"西方中心论"色彩,我们还需要向非西方和后发展国家等多方面地拓展我们的比较诗学研究。在跨文化比较诗学研究中自觉推动中国诗学,主动积极融入世界主义诗学话语建构的历史进程,赋予其新的内容与形式,这对于未来中国诗学的学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天津社会科学》2019,(6)
访谈从21世纪美学和艺术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入手,塔龙-于贡教授指出美的艺术研究的三大领域:艺术史、艺术哲学和艺术批评,由此出现了三种研究方法论:历史研究、知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如果将中西比较也纳入其内,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比较研究业已成为一个极具生产性的知识领域。自60年代法国理论一直主导着西方哲学和美学,随着一代思想家的离去,取代法国理论的意大利思潮应运而生。而传统的欧陆理性主义和英美经验主义的对峙日渐模糊,相互吸纳和相互影响重塑了西方美学的版图。所以跨学科研究也是当代知识生产的一个主导趋势,作为传统人文学科的美学,日益与带有社会科学特性的human sciences相关,其他学科深入艺术研究俨然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68.
杨跃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29-33
:介绍了法国邮政进行公司转型和商业化改革后的组织机构、业务结构和专业化经营、业务创新、明确时限标准、细化市场等四大经营策略以及法国邮政金融业务和法国邮政航空公司的概况 ,并借鉴法国邮政的有效举措 ,对中国邮政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9.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共同设计了战后解决诸问题的方案——《凡尔赛和约》。《和约》根据战胜国列强的意志,强行重新划定欧洲、西亚、非洲的政治地图,其中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使法国免受德国的威胁。在一战后的年代里,法国人从一开始就深信,德国继续对法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在其后的20多年中,法国尽可能维持《和约》,保持现状,以免受德军铁蹄的践踏,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自身安全的战略措施。虽几经努力,终归失败,走向绥靖,导致二战爆发。(一)二十年代的安全战略普法战争和一战,给法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他们惧怕战争,渴望和平。布罗根指出:“法国是战胜国,但是在许多方面具有战败国的心理。”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法国政府体制改革历史的回顾以及改革的目标、内容、措施和成就的分析 ,指出法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以期能对我国政府在权责划分、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机制等体制改革方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